焕然一新的西光实验小学自达校区(资料图片)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燕) “我们学校自2021年5月成为西光实验小学‘+校’以来,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改造提升后焕然一新;总校派来管理团队和优秀老师,如今师生精神面貌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学质量也提升了许多。”西光实验小学自达校区学生家长梁怒霞由衷地说。
“名校+”有效破解了校际、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记者2月26日从西安市教育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教育集团101个,惠及学生120万余人。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西安“名校+”经相关区县局地探索、成功实践,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2018年,“名校+”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其实践经验和理念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突岀成效。经过十余年探索实践,西安“名校+”逐步形成了5种紧密型办学模式,即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2022年4月,西安“名校+”办学模式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推广“名校+”办学模式。
“西安‘名校+’系统解决了3个关键问题,即谁来‘+’、‘+’谁、怎么‘+’。”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说,谁来“+”?主要是区域内外的名校,尤其看办学质量、品牌实力和社会认可度。“+”谁?主要是“+”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新建学校等,学生、家长、社会不甚认可的都在“+”的范围,原则上应为公办学校,适用于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并延伸至职业教育。怎么“+”?要用紧密型模式来“+”,即由名校对“+校”实行人、财、物等一体化管理。
“紧密型共同体是西安‘名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是关乎成败的‘生命线’。”王纲表示。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巩固“名校+”办学成果,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内涵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实施“+校”办学质量再提升行动,高段位打造孩子们家门口的新名校。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