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陕西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临渭草编:巧手编出新生活”和“武功刺绣:一针一线绣出新风采”。
临渭区巧娘草编非遗工坊通过“工坊+合作社+农户”模式,将非遗传承与脱贫增收相结合,创新研发上百种草编产品,涵盖工艺装饰、家居用品和文创产品三大系列,并注册“巧娘草编”品牌,借助电商拓宽销路。工坊带动600多户农户创业,人均年收入1.3万元,辐射超万人增收,产品畅销全国。
武功刺绣非遗工坊依托“公司+合作社+培训学校+生产基地+农户+电商”模式,由工坊带头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计清收徒授艺,培育刺绣中级技能人才16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累计培训上万人次,带动5000多名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工坊创新设计唐装汉服、刺绣旗袍、绣花鞋等产品,注册商标“馨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33项产品获国家专利,并借助直播和国际展会推广,使武功刺绣成为当地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和文化名片。
“此次评选共51个案例入选。陕西入选的2个案例,为全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陕西方案。”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新闻记者 李卫)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