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奋斗历史 汲取前进力量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悠扬婉转的旋律,如穿越时空的纽带,在陕西省工人疗养院大礼堂回荡,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思绪,悄然牵引至那个热血沸腾、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4月26日晚,陕西省总工会精心组织赴京接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同时诚邀往届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及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工作者,共赏陕北民俗歌舞剧《南泥湾》,在艺术海洋中追溯奋斗历史,汲取前进力量。
南泥湾是南泥湾精神诞生地,也是劳模精神发源地。解放战争期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各条战线表彰劳动模范、开展劳模运动。延安时期的劳模运动是中国劳模评选的开端,延安是中国劳模运动的发祥地。沉浸式重温南泥湾故事,为拟表彰全国劳模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陕西工人大思政课。
当天,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陕西省代表团行前预备会召开,通报了陕西省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情况,为赴京参会做好充分准备,并提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为这场荣耀之旅筑牢根基。
暮色渐浓,华灯初上,剧场内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热烈。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身着整齐得体的服装,端坐席间,低声交流着对南泥湾精神的深刻感悟,言语间流淌着对先辈的无限敬仰。
大幕缓缓拉开,舞台上呈现出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的艰苦景象:漫天的黄沙、破败的窑洞、衣衫褴褛却眼神坚毅的战士,瞬间将大家带入那个物资匮乏、艰难困苦的岁月。随着剧情推进,陕北说书独特的唱腔、豪迈奔放的大秧歌、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接连登场,与激昂的劳动号子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劳动赞歌。
在“大军挺进南泥湾”精彩一幕中,“三五九旅”的战士口号震天,奋力挥舞着锄头开垦荒地……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与台下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的身影重叠交织。许多人眼眶湿润,被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触动,仿佛在那舞台之上,看到了自己砥砺前行的模样。
全国劳动模范、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技术总监赵吉军感慨道:“南泥湾精神与我们在岗位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一脉相承,我会把这份感动和力量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当“南泥湾变好江南”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时,金黄的麦浪随风翻滚,军民一心手捧丰收的果实载歌载舞,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这不仅是对历史成就的重现,更是劳动创造奇迹的永恒真理。
演出虽落幕,但浓厚的情感氛围却久久萦绕,挥之不去。全国劳动模范、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何小虎激动地说:“先辈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回到工作中,我一定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攻克更多技术难关,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茧手托起三秦月,匠心织就盛世春。当天,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工人疗养院主办的陕西省美协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也拉开帷幕,17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创作200余幅书画作品。“妙笔绘劳模,丹青颂匠心”,一幅幅作品既展现了艺术魅力,更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笔墨间传递。
从黄土地到新时代的建设热土,自力更生的信念从未褪色,艰苦奋斗的基因接续传承。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追溯奋斗历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感受先辈情怀中汲取了强大动力。他们将带着南泥湾精神的火种,在新征程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