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我重点关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改进课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对记者说道。
杜海峰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央地政策共同发力,中小学课后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然显著,并存在教师超负荷工作、教师开展课后服务的津贴和补助落实不到位、服务评价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加强课后内容共享,实现课后服务机会均等,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同时,采取多重激励形式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明确校内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与专业优势,保障其专业工作及研究时间,提升学校管理的精准性,增强课后服务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他还建议,健全评价机制,鼓励第三方机构介入,从多个主体对师生参与率、学生需求满足度、课程供给的丰富性和选择性等方面进行周期性评价和反馈,促进课后服务课程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赵院刚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