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我省出台培育壮大市场主体26条措施,“精准滴灌”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2年6月,全省县域实有市场主体146.28万户,占全省总量的28.92%。2021年,全省76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12557.44亿元、增长7.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自2017年以来再次超过全省水平。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40.8%提高到42.1%,扭转了2012年以来逐年下降的局面。新增富平、吴起、黄陵、旬阳4个县(市)跃上200亿元台阶。今年一季度,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978.81亿元、增长6.9%,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我省农业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农业增加值1814.06亿元,较上年增长116.11亿元。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06.45万亩,总产量1270.4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增长10.7%,36个县(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增长7.5%,45个县(市)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我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91.79%,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实施,县域内就诊率达89.4%。我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县域城镇化率达到48.3%,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超90%的县(市)参与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1年,全省县域创建创新服务平台188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6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创建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8个、星创天地12个,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49项;培育单项或隐形冠军26个、专精特新企业93个。(秦骥)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