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致敬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聆听高建群先生一席谈
2024-12-13 11:25:47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12月10日下午,我在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徐富权主席的热情引荐下,有幸拜会了慕名已久的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航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高建群先生。

  高先生还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跨世纪三五人才,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高先生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和贾平凹等陕西作家同时期的作品,曾引发的“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我们来到高先生的工作室,但见满屋书画,琳琅满目,纸墨飘香。我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专门向高老登门请教。入室落座,寒暄过后,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谈起长篇小说《大梁村》。从他的谈吐之中,已知晓前不久我托人带给他的书,他已认真读过。我为他的这种认真敬业精神感慨不已。

  我以自己家乡白鹿原上大梁村所发生的故事为原型,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乡村社会开始写起,主要以老一辈的家族往事、生产生活、恩怨纠葛和年轻一代成长奋斗、改变命运、造福乡里等为线索,穿插以时事政治、婚姻爱情、城乡发展等,全面反映出关中农村半个多世纪社会发展变迁的广阔图景,写成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大梁村》。

  高先生滔滔不绝,和我们侃侃而谈,从柳青的《创业史》谈到陈忠实的《白鹿原》。他对白鹿原上近代百余年来的历史,包括清末发生的民族矛盾和事件,也是了如指掌。我还被先生细心锐敏的观察力所折服。他从《大梁村》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及一些特点,就断定我是受到著名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及赵树理一些作品的影响。我点头称是。

  高老在谈到创作体会时,特别强调一定要深入生活,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作家一定要沉下去”,才能写出被人民群众所认可的、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他说此话时,并用手做了一个向下压的动作。

  我们知道柳青当年就是长期在长安县挂职体验生活,才创作出了表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

  高老多年来更是身体力行,他曾先后在临潼区及西安高新区挂职,深入生活,实际采风,并陆续创作出了多部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可谓著作等身。如今身为西安航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院长,他为培养年轻的文学新人,更是竭尽所能、不懈努力。

  临分别前,高建群先生挥毫泼墨,赠我墨宝: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落款为:贠文贤老先生作《大梁村》用以致敬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还很郑重地盖上了他的钤印。这一切全在我意料之外,我深受感动。临别,我们还合影留念。

  “手握三尺青云剑,弹劾阉党不畏险。腹藏万卷有正气,怡情养性花草间。”博览群书、精通古今的高先生,借用明代左忠毅公题在自己书斋上的这一副对联,再亲自书赠于我。这是对《大梁村》的高度评价和赞许。高老的这些评价,我权当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西安航空学院党委书记曹渊和工会主席陈冬梅等,在百忙之中赶来与大家见面,并就有关话题,和大家畅所欲言。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这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我还是认为它才能真正表达这次拜访高建群先生时,自己的真实感受。(贠文贤)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