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太爷的好家风
2024-10-21 11:44:20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孙凡

在兴平市北大街,向西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名叫“孙家巷”,这是个幽静的街道,西头矗立着一座唐朝清梵寺的千年古塔,我的老家就在这座古塔下面。我从小生长在外地,在长辈的讲述和邻居的聊天中,了解了我们孙家几代人的生活经历,让我对家族人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前,太爷曾在兴平北街十字经营过茶馆、红肉馆,曾眼见了国民党政府的恶劣行径,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街头见证了共产党干部为人民、解放军战士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太爷正是在这强烈的对比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1952年9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太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还劝说周围群众走合作化道路。由于为人诚实本分,干事稳妥,被大家推选当了初级社的主任。

工作中,太爷忠诚于党,积极服务周围群众,经受住了政治考验,在195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平北街第一个党员。入党后的太爷带领子女更加积极为党工作,多打粮、多交粮,支援国家。在太爷的影响和帮助下,他的长子于1956年也光荣入党。从此以后,我家四代人中都有党员,三代人里都有军人。

清明我回兴平老家为亲人扫墓,奶奶一再叮咛:“到了墓地,别忘了给太爷旁边的老何爷爷、韩东爷爷烧些纸钱!”孙家墓地怎么会出现两个外姓人?我有些不解。

太爷当年是一位闻名乡里、德高望重的仁者,在当时的兴平北城门里无人不知。因为待人真诚,深得乡民敬重。在街头做餐饮时,遇到了逃难来兴平的何姓老者,每天在街头乞讨糊口,遭人白眼。太爷看在眼里,心生怜悯,就把老者叫到跟前说:“见你有上顿没下顿,不如你给我帮工,能干多少干多少,从今以后你就是我家的人,吃穿我全管,养老送终。”老者闻言,满口答应,连忙作揖致谢。从此,孙家多了一个老何爷爷。

韩东爷爷是兴平本地人,家庭贫寒又遭不幸,一生未娶,无亲无故,靠打零工混日月。同样,太爷可怜他,和老何爷爷一样住进了我们家。

太爷好心肠,把无私的爱奉献给邻里群众。巷子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缺吃少穿时找来了,都设法给他们解决;谁家婆媳吵架了,也要请太爷“断案”。暴雨来了,谁家是危房,太爷都惦记着,总是叫时任生产大队的大队长、自己的长子去看看,如遇危险,就叫来自己家凑合凑合。

兴平花王村的骨伤大夫王先生和兴平北安谷村卖膏药的老大夫,每次到兴平街头行医摆摊,为避免跑回家一趟来回五六十里路程,太爷就让他们晚上和自己睡一个土炕上。

在那段岁月,我们家也和所有人一样,在生产队集体下地干活,凭劳动工分分粮分菜吃饭。一年下来,全家6个人因口粮不足,经常是勉强度日。

太爷从不搞特殊,讲究家庭人人平等。每顿饭不论吃好吃差,都要求全家男女老幼围坐饭桌上,哪怕只有一个饼,也要人人掰一块吃。家人如果因某件事处理不妥,言语不顺,或者在外生气归来,脸色难看了,不论问题大小,太爷都要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家庭民主会,先检讨自己,后人人发言,再分析思想根源,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1968年5月,太爷因病去世。乡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巷子两旁摆满花圈,乡亲自发轮番守护花圈,怕失火也怕突发夜雨。出殡当天,本街道群众抬着棺罩刚出城,就被城外群众抬扛上肩向坡上走去。大家说:“我们早就等在这里了,就是想再送一程我们尊敬的老主任!”

听到这里,我不禁红了眼眶。

太爷在世时,要求家人听党话、跟党走,不要亏国家,不做亏心事;要待人以诚,吃亏是福;要勤俭持家,节俭处事,少花钱多办事,不铺张浪费,不图虚名。这些家规,这些教诲已经深深根植在我和家人脑海中。这些年因为工作,我们家人都分居在祖国不同地方,但老一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鞭策着我们。

(单位: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