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老屋新住
2024-04-10 08:54:4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张广才

父母去世后,老屋便不再住人。久不住人,不生烟火,缺少管护,在风霜雨雪的无情摧残下,老屋千疮百孔,不是屋面掉墙皮,就是院墙塌个豁口,甚至连门楼也坍塌无存了。每次目睹残垣断壁、蛛网缠绕、杂草丛生的老屋小院,我的心就在滴血,好似眼见亲人遍体鳞伤的心痛。

退休以后,有了闲暇时间东跑西逛,有了足够的精力感念过往,那个深入骨髓的“农家小院、田园牧歌”式生活梦想再次燃起,且越发强烈。于是寻思在城区周边乡村租一处院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起来。为了过上心驰神往的诗意生活,我四处托人帮忙寻找,但结果却难遂心愿。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乡村已经越来越少,尤其在关中地区的农村,几乎家家住楼房、户户有汽车,全没了乡村味。

老家离我的城市约240公里,固有的认识是很远很远,因为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坐长途汽车翻山越岭,要走一天才能到,所以自己虽有老屋小院,却总感鞭长莫及,无法享用。

后来看到关于修建途经家乡高铁的报道,到家乡县城仅需四十几分钟,忽然觉得,其实老家一点儿都不远!对于我这个退休人来说,这点时间根本不算什么,不用着急忙慌赶趟,隔上个把月跑一趟,城市与乡村来回切换,喧嚣和宁静双重体验,岂不美哉!

思想一通,立马行动。好在半生辛劳,略有积蓄,财力尚能保障。请工匠、选日子、备材料,破土动工。本着修旧如旧、留住根脉、动表不动里的原则,经过几个月忙碌施工,沉睡的老屋得以重生,旧貌终展新颜。

俗话说,“香花不离地生草,乡里见了乡里亲”。时隔二十多年重住老屋,乡亲们自发前来道贺,爆竹声声响,推杯换盏忙,老屋人气旺,宾主乐开怀。来串门的乡亲这里看看,那里问问,送菜送茶,情意满满,身后跟着的大黄狗也好奇地瞅着、嗅着,似乎在说:“你是谁呀,怎么没见过?”

老屋的夜晚静得出奇,我睡得特别踏实。早晨伴随着鸟儿的歌唱和邻家的鸡鸣起床,在熟悉的场畔地畔、房前屋后走走看看,思绪便回到从前,仿佛能感觉到亲人的气息,仿佛与先祖心神相通,这种精神归属感只有老屋能够给予,别处实不能及,正应了那句“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

住在老屋,抬脚就能出门遛弯,不必刻意走路锻炼,不经意间已行万步。猫狗满院撒欢,再也不用牵绳遛狗了,人狗都省事,这才是自然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各得其所。在村里转悠,踫到的都是熟人,个个笑脸相问,声声乡音入耳,亲切如影随形,完全不必像陌生世界那样相互隔膜,心存戒备。

老屋是精神寄托,承载着远去的少年往事,传递着先辈的恩德亲情,爱惜它,修缮它,是我的责任。老屋健康漂亮,我方心神安宁。住在老屋,如同与逝去的亲人没有分离,一举一动皆相互可见。其实,不是舍不了老屋,是断不了亲情与乡情;不是老屋住着更舒适,而是老屋装着我的思念。老屋在,亲人便未走远。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