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家乡的年味
2015-01-28 09:31:4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28
   ■张岩 
  “过年须要在家乡才有味道。”这话是梁实秋先生曾说过吧。我觉得这“味道”两字说得极是。他所指的味道并非食品一类的东西,而是涵盖故土人情、民风习俗以及各项活动的氛围等内容。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由得又想起了儿时在家乡过年的情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家乡河东临猗,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亦称小年)祭毕了灶神,年的味道便一天浓似一天。
  年味之首,当属弥漫在村子上空的硝烟味。一进腊月,盼着过年的碎娃们就开始三三两两在村前屋后燃放起炮来。那年月,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拥有“鞭炮”、“二踢脚”、“花炮”对农家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大多孩子衣兜里的炮,要么是“摔炮”,要么是把买来的百头鞭炮拆整为零,视为宝物。燃放时,一只手持着冒烟的棉柴杆,另一只手从衣兜里摸出一枚小炮,或插入土墙缝,或放在高台处,伴随着那高一声,低一声,此起彼伏的噼啪声,淡淡的硝烟味瞬间弥漫在村子的上空。愈是接近年关,这硝烟的味道愈是浓重,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慢慢散去。
  年味之二——馍香味。俗话说“二十六,蒸馒头”,二十六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就开始蒸菜(豆)包、花卷、枣糕、馄饨馍,从早蒸到晚,一锅接一锅,直到备足正月十五以前家中的所有需用为止。行走在村中前街后巷,扑鼻而来的皆是蒸馍出笼时散发出的阵阵麦香。
  年味之三——墨香味。在家乡,贴手写的春联,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在乡亲们眼里,一副对仗工整、文辞优美的春联会让主人家的年味更加妙趣横生。腊月里的村上人即使再忙碌,也都要趁着赶集早早买回一张红纸,以备求人写对联之用。村上那些毛笔字写得好的“高手”,在年关到来的头几天,也干脆把书案搬到大门前,研墨挥毫为乡亲书写春联。一副副墨香浓郁的春联贴在农家的门楣,透满了春回大地的祥和如意。
  年味之四——亲情味。除夕夜,守岁时(家乡人称为“熬财”),母亲们都会给每一个孩子发一套新衣裳、一双新鞋子,孩子们几乎都是抱着新衣裳而眠的。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孩子们身穿着崭新的衣裳,首先要给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吃过了新年饺子,放过了炮,孩子们又该挨门给本家及村里的长辈们去拜年,无论到了谁家,长辈们无一例外都会端上盛着柿饼、核桃、大枣的方盘,乐呵呵地往孩子们的衣袋里塞,临别还会给每个孩子或五分或一毛的新票子作为压岁钱。钱虽不多,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虽说已在城里生活了三十多年,可每到新年,让我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年味,它忙碌、浓烈、持久、过瘾……它撒在心头,历久弥新,融入血脉,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