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徐继畬: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2014-11-06 12:13:02来源: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6




 

   克林顿盛赞的晚清人物
  1998年6月29日,北京大学礼堂。600多名北大师生屏神静气,正在聆听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演讲: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住所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上有一个小石碑,上面刻着赞颂美利坚的话语:美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话并非出自美国人之口,而是由中国福建巡抚徐继畬(音同“余”)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
  道光欣赏的帝国能吏
  徐继畬,号松龛,山西五台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七岁受教于当时有名的才子、《红楼梦》续作者高鹗。19岁中举,31岁朝考第一,中进士,入翰林,可谓春风得意,仕途顺利。
  道光十三年(1833年),徐继畬调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他在任上留心世务,常给朝廷上疏有关国计民生之策。由于直言敢谏,徐继畬颇受道光皇帝器重。道光十六年(1836年)七月,徐继畬上《政体宜崇简要疏》,力陈跑官买官、横征暴
  敛、官官相护等时弊。道
  光皇帝读到这份奏疏后,
  十分震动,立即召徐进宫
  召对。君臣促膝谈心,开
  诚布公,徐继畬结合这些年
  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道光帝
  剖析了政治体制的诸多弊
  端,当他以自己亲眼所见,
  详谈老百姓生活的困苦艰
  难时,道光皇帝流下了眼
  泪,第二天就任命他为广西
  浔州知府,数月后,提升为
  福建延建邵道道员。
  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
  畬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派往福
  建海防前线,兼署汀漳龙道
  台。对于禁绝鸦片,徐继畬一
  直抱着冷静理性的态度。他
  在任福建汀漳龙道期间,著有
  《禁鸦片论》,详细论述了鸦片
  之害与禁治之方。他主张既
  要严禁鸦片贸易,又使殖民主
  义者找不到发动侵略战争的
  借口。但徐继畬的建议,并没
  有受到清廷的重视。
  英国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后,一贯慎言战争、不主张“轻启战端”的徐继畬,立即挺身国难,身先士卒,坚决抵抗。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英国军舰驶入穿山洋,福建边疆骚动。时厦门告急,徐继畬沉着备战,亲自调集民兵,采集大木排,沿江钉立排桩,堵塞港口,指挥军民同仇敌忾,扼险固守。敌知有备,未敢侵扰徐继畬防守的地区。
  第二年(1841年)七月,英军攻占厦门。徐继畬督兵昼夜防守与厦门一水相望的漳州,誓与城池共存亡。八月,浙江定海、镇海等地接连失败。徐继畬亲眼目睹清军屡败于英军,心如刀绞,为之“发指眦裂,泣下沾衣”。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惨败告终。对徐继畬而言,这是一针清醒剂,令他幡然猛醒。徐继畬开始认真总结反思,试图为重病的帝国开出一剂良方。他意识到,大清朝再也不能自欺欺人、闭目塞听了。要避免再次挨打,就要冲破藩篱,真实地了解外部的世界。
  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徐继畬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创作《瀛环志略》一书。
  徐继畬不懂外语,没有受过历史著述的规范训练,但他的著述方法比林则徐和魏源都要脚踏实地。有位英国人士说徐继畬“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对西方地理政治的熟悉程度,简直令人吃惊”。他广泛接触英、美等国的传教士、领事馆人员和商人,如饥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识,思考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原因和性质。为了取得信实的材料,他不耻下问,常向底层的当事人求教。在描绘南洋群岛的现状时,他亲自拜访去过当地的福州老舵手。
  道光二十三年末,徐继畬在厦门认识了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他就是美国传教士雅裨理,徐继畬称他为“西国多闻之士”。此人是徐继畬一生洞识西方世界的关键人物。
  雅裨理为徐继畬提供的珍贵的世界地理、历史和政治知识,在客观上促成了《瀛环志略》这部中国人研究和探索域外史地名著的诞生(经“五阅寒暑”,数十次易稿,1848年终于问世)。
  最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美国的立国历史、政治制度,徐继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关注。特别是对于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创立的赫赫功绩,徐继畬更是敬佩莫名。他借鉴中国历史的经验满腔热情地发出赞叹: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瀛环志略》在中国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强烈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影射抨击天朝制度,公开赞美外国元首,与西洋传教士沆瀣一气,“称颂夷人,献媚夷酋”!
  林则徐眼中的“卖国者”
  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登基。五月,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和一名医生通过英国驻福州领事馆租赁了城内神光寺的房间,租期为六个月。由于不熟悉两国条约的有关规定,福建福州侯官县令在租约上盖了章。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英国人是不允许住入城内的。徐继畬得知此事后,命令侯官县令向英国人说明自己的错误,并提出照会要求其搬出城外。而英国驻福州代领事金执尔却认为这是已经得到中国官方认可的事,要等香港总督批复后再搬。显然,金执尔是在拖延时间。
  此事引起了回乡养病的前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的不满。林则徐组织部分士绅书写公开信质问侯官县令,斥责他在租赁合同上准盖县衙印章是“投降”“卖国”。县令不服,林则徐随即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效法广州,将这两个英国人从神光寺驱逐出去。
  徐继畬开始答应“调查”,但未完全按士绅意见办理,而是主张从缓设法,避免激起事端。他认为,英人租住神光寺一事,双方都有错误,不宜操之过急,应当采取外交手段,从容处理,使英人心服口服,自己搬出,以免扩大事态,使正在沿海寻找机会挑衅的英国人找到战争借口。同时,他采取“藉民拒夷”的策略,暗中布置福州百姓不给英人修理房屋,不去求医,给英国人施加压力,不露痕迹地逼其早日搬出。
  林则徐闻讯十分气愤,认为徐继畬的做法太过软弱。他再次上书,一连串提出十二个问题,表明不惜为驱逐两名英国人而引发一场大战。他还以激将法的语气告诉徐继畬:如果需要当地士绅民群出资相助,成立抗敌民团,我本人愿意听候调遣,唯你马首是瞻。此时,福州城内书院的学生也对英人进行威胁、恫吓。为此,金执尔十分不满地向徐继畬提出抗议,要求中方保护英国平民的生命安全。徐继畬于是派出士兵在神光寺巡防,也对英人进行监视。而城内部分士绅则认为,这是官府在庇护夷人,镇压民众,对徐继畬更加不满。
  徐继畬的上司、闽浙总督刘韵珂从外地阅兵回来,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也赞成徐继畬的做法,认为强行驱逐英人以及成立民团,都会引起边衅,留下后患。于是林则徐发动朝内福建籍官员给咸丰皇帝上奏,弹劾刘、徐二人庇护下属,强迫百姓服从夷人。
  弹劾奏文雪片般飞向紫禁城。奏文列举的罪名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例如一纸奏文称徐放弃“海防”,并列举说海防炮垒的火炮锈蚀斑斑,炮眼都被堵死了。咸丰非常愤怒,对刘、徐进行了指责,下诏要求迅速处理此事。他撤了徐继畬的巡抚职务,并由二品降为四品。徐继畬丢下亡妻的灵柩匆匆返京“复命”。曾任闽浙总督的刘韵珂为此不平,上书皇帝为徐辩护,奏文不但未被咸丰帝采纳,连他也受到牵连,被撤掉闽浙总督的职务。
  美国人爱戴的“东方伽利略”
  徐继畬后半生连遭厄运,被罢官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他撰著的《瀛环志略》。
  回归故里后,徐继畬已心如止水,准备在家乡终老残生。想不到就在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无意中听到徐继畬的事迹后,被深深震动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在相隔万里、闭关自守的“老大中国”,居然还有这样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知音!
  1868年3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引起全国注意的重要评论。此文论述一位清朝官员因研究科学被撤职,并遭到皇帝放逐,长达18年。其科研成果是一部世界地志专著,名为《瀛环志略》。因为这本书的诞生,从此“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志体系,被这位东方伽利略改革了……对中国人来说,研究夷人历史,肯定险象环生,而这位地理学家,正直勇敢,不怕重蹈伽利略的覆辙”。
  美国人盛赞为“东方伽利略”的人,就是早已寂然隐退的徐继畬。
  1867年10月21日,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美国著名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著名废奴主义者),代表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像赠送给了徐继畬。
  赠送仪式在北京举行,气氛相当热烈隆重。蒲安臣公使热情洋溢地致辞曰:“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在2300年前就提出的一个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为难得的是,蒲安臣代表美国对徐继畬表达了非同寻常的敬意,他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样的盛誉,在美国的历史上恐怕也不多见。
  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王朝终于感到不明白外部世界的种种苦处。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同治四年(1865年),最早熟悉“夷情夷务”的徐继畬又被
  朝廷想起,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担任
  通商衙门行走(相当于外贸部长),徐
  继畬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主管对外
  通商的官员。《瀛环志略》也由总理衙
  门于1866年重新刊行,成为近代中国
  人了解世界的“标准本”,此时距此书
  初刻,已近二十年矣。同治六年(1867
  年),徐继畬又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
  门行走,兼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即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首任校长,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
  重要开创者。
  1869年,徐氏告老还乡。同治十
  二年(1873年),清廷赏加徐继畬头品
  顶戴,似有“补赏”以前对他处分不公之
  意。刚刚获得这份荣宠的徐继畬,这一
  年不久即在家中
  病逝。王龙□王龙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