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坚持自己的小说观
2011-07-08 01:57:12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关于什么是小说,这个简单的命题,十个写作者有十种回答。一个好的写作者肯定是能够坚持自己的小说美学观,按照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去构建自己的小说世界的。而一个拙劣的写作者,从他的小说中就很难读出他的小说美学观。读完唐云岗的长篇《城市在远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唐云岗是一个具有自己小说美学观的作家。我所说的小说美学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很具象地说,小说怎么样写。写什么,怎么写,是一辈子在折磨作家的问题,而怎么写比写什么更煎熬。
    就云岗《城市在远方》所涉及到题材来说,是好多写作者都曾经涉足过的——学校生活、青少年成长、农村改革、城市建设、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些生活面目,读者是熟悉的。要从这些熟悉的生活中写出新意来,特别是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贯注进去,并非易事。唐云岗的高明之处并非把这些熟悉的生活用汉字重新排列组合了一遍。而是从这些熟悉的生活中洞察到了其他的写作者未洞察到的东西。为什么城市会在远方?这不是地理位置上的命题,这是情感距离、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城市是别人的城市,街道是别人的街道。这不只是龙民一个人的感受,这是月莲、兰芬、季小芹等一群从农村走向城市里的青年男女的共同感受。他们刻苦读书,拼命奋斗,很实在而简单的想法就是进入城市。结果,到头来,他们才发觉,他们的情感世界很难和城市接通,他们的身体在城市,精神却没法溶入。繁华的城市,挤眉弄眼的霓虹灯,滚滚的车流,袒胸露背亮丽女人似乎都和他们无关。他们的情感裂变,爱情受挫无不和城市有关。这个在远方的城市挑逗了他们的欲望,而使欲望无处搁置。
    在处置这个熟知的题材的时候,唐云岗在怎么写这个问题上是下了些功夫的,开篇第一句,他运用了一个果因句式,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引发了读者要读下去的欲望。读者因为要探究十六岁的初三学生龙民究竟发现了什么秘密,而有了兴趣。同时,唐云岗在叙述中,不断地运用悬念,使作品跌宕起伏。比如在第二章的末尾他写道:“但生活并不风平浪静,香婷
    发现了”。可以说,这也是一个铺垫,因为在接下来的第三章中,他并没有急于写香婷。
    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的基本技法,唐云岗是娴熟的,可是,在一些作家的作品中,连这些最基本的小说美学也读不出来,作品毫无章法可言。连现实主义的基本功都没有学到手,何谈现代主义?无论怎么说,唐云岗的《城市在远方》写得有章有法。你可以指责他没有新意,缺少创造,但也决不离谱决不胡写。
    唐云岗对他笔下的生活十分熟悉,人物很有体察。比如说,在下卷,龙民见郑主任不叫郑主任,而叫他老郑,办公室的老孙就告诫他,对郑主任不应该称呼他老郑的,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传达了官场中人物的心态。只有对官场生活很熟悉的人才明白,龙民的这一称呼是犯了大忌的。官场就是官场,就是一个小科长,下属也不能直呼其名的。
    这样的细节在唐云岗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因此,唐云岗是一个有自己的小说观的作家。无论《城市在远方》写得如何,唐云岗是走在一条正道上的作家,他心中有小说章法,笔下有小说路数。(冯积岐)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