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CCTV 《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节目《聚焦物流顽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节目披露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们的不少商品价格畸高。
物价高企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物流不畅进城难,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案例从产地到零售西葫芦涨价20倍按照目前的价格,节目中的西葫芦在山东产地价格是5分钱一斤。那么西葫芦到了北京的社区菜市场后,价格又会变成多少呢?
笔者:你这西葫芦怎么卖啊?菜贩: (每斤)一元。 西葫芦从产地到市场,价格竟然翻了20倍。蔬菜价格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在一张蔬菜进京的路径图中:山东的西葫芦经过长途运输后来到北京的新发地(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当初五分钱一斤的西葫芦加上运输费用和新发地市场的费用,这时批发价格已变成了每斤两毛五左右。菜贩子告诉记者,他们挣的钱并不多。
虽然知道城里的西葫芦能卖一块钱一斤,但那位山东菜贩也只能在新发地卖两毛五,因为他的运菜货车进不了城。如同接力赛一般,另外一些菜贩子把蔬菜从五环外的新发地贩运进了四环内的岳各庄蔬菜市场,虽然距离不远,但加上来回的搬运费、摊位费,这时每斤西葫芦已经涨到了三毛五左右,涨幅高达30%。探因“最后一公里”加价超过100%菜贩舒先平说,他们的菜就是在北京岳各庄蔬菜市场批发的,虽然新发地的菜价更便宜,但是他却很少去那里进货,因为拉菜的都是人货混装的面包车,按照北京市交管部门的规定,人货混装的车辆是不允许上路的。
在社区卖菜的杨大姐告诉记者,蔬菜进城太难,环节太多,青菜的损耗很大。除此之外还有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等,这些最终都摊进了菜价。
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比如:从批发市场到零售摊点,白菜、菠菜、小油菜、小白菜加价100%很正常等等。
分析路难行、车难停拉高“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
山东菜贩的卡车开不进城,北京社区里的菜贩的小面包车不敢开出城,所以西葫芦从产地到社区市场,价格翻了20倍,进城最后一公里的费用比前面一千公里的费用还要高出150%。菜价背后的问题,是蔬菜进城难,而我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商品在进入城市最后一公里时,都不容易。
德利得物流总公司运营总监恽绵说,王府井、中关村,都是货物流通量比较大的商业区,也是对货车限制最多的地方,怎么把货送进那些区域一直是北京物流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最后一公里”车难行,货车限行,还有一部分地区是货车禁行;还有一个是车难停,现在的货运车辆几乎没有专门的停车地方。
对比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1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导致我们的不少商品价格畸高。
物价高企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物流不畅进城难,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缓解交通拥堵、规范货车运输,城市管理者的本意固然是为了让大多数人享受到城市文明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但对比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的案例,我们发现,和香港、东京相比,北京、上海对私人轿车的管制过于宽松,而对公交、货运的扶持过于乏力,以结果论,香港、东京的城市交通既比我们畅通,物流环境又便利。 (辛华)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