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从工会干部到职工艺术家
2011-03-11 01:13:1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在不少公交公司职工的家里,都会挂着公司印制的年历,记载着他们365天的喜怒哀乐。从旖旎的山水到奔放的花卉,从城市掠影到小镇余味,年历选取的照片年年在变,唯一不变的是画角那个熟悉的落款。二公司职工爱戴的老工会主席、现在的党委书记、职工们的艺术家——李钦连。
    探索中的摄影之趣
    行伍出身的李钦连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与谦和,谈起自己的艺术情结,李钦连说:“上学那会就痴迷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每
    次上绘画、美术课,都令我心动不已。”因为没有学习机会,他最终没能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高中毕业后李钦连参军入伍,在部队里领导看重他的艺术才能,经常让他参与一些宣传活动。“但这都是小打小闹,离我的梦想还有很大距离。”复员后李钦连到公交战线干起了工会工作,为会议、活动、领导拍照,大多数时间都在接触相机,才圆了他心中那个关于艺术的梦。
    在从事工会工作的16个年头里,拍照主要是拍工作照。而真正让李钦连有所体悟的,是1994年公交公司举办的一场“二
    保车辆”技能大赛。至今他还清晰地记着那个场景:“那是位普通的修理工,戴着头盔,满脸油污地蹲在地沟里修理车辆。他笃定、执着的表情在一瞬间就打动了我。”这个看似平常的劳动场面,从主题内容到摄影技术,对李钦连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在环境、光线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突出人物?为了记录下这名职工最真实的一面,李钦连顾不得形象,拿着相机跟到地沟里,在狭小的空间内跟拍近半个小时。这张照片在第二天以头版头条的形式登上了《公交报》,一夜之间,李钦连成了公交公司小有声望的明星。
    一光一影总关情
    不少西安市民出门时都会随身携带一张公交卡,但很少有人知道公交卡上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出自谁手。1997年,公交三公司车辆保养厂要拆迁,总公司希望李钦连能拍摄一组照片作为资料保存。“虽然只是一组照片,但这里记录着公交职工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我希望能留给他们一个最美好的回忆。”为了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李钦连借了个梯子,爬到单身宿舍楼顶,从清晨到日落,一拍就是一整天。最终,一张夜景照片因其充满律动的构图,成为了早已被西安市民熟悉的公交
    IC卡封面图片。
    有了这份对艺术的感悟和执着,李钦连将镜头对准了西安的街头巷尾。1998年发行第一张公交
    IC卡的单幅照片,第一套旅游纪念
    IC卡的4张8幅照片和公交车身上公益广告中的西安图案,均出自李钦连之手。
    “糖水片”的反思2009年,李钦连被评为西安市职工艺术家,在荣耀的同时,他并没有止步,更积极地向摄影家协会的专业人员请教、学习。“摄影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其融合了瞬时性与永久性,因此它能够以简单的影像蕴含复杂的思想或情感,这是其他的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课堂上听来的一席话,让李钦连对摄影艺术有了新的认识。看着自己曾经被认可的作品,他开始了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学习越深,越觉得自己所知甚少,仿佛回到了零点。”李钦连说:“年轻时候不太懂摄影,只是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极少倾注自己的思想,多是些养人眼目,冲击眼球的‘糖水片’。”对于摄影的真谛,李钦连感慨良深:“在这个人人都有相机,人人都能拍片的时代,摄影师更应在照片中表现出自己淋漓尽致的感情,去追求事物最本真的大美。”
    用李钦连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来,相机和摄影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如影随形。“是摄影造就了我。”他说,“希望以后拍出来的东西经得起历史、社会和艺术的检验,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思想冲击。”
    本报记者刘楠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