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乡村旧事
2010-12-27 01:38:25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大养其猪
    农业社那阵儿,国家号召“大养其猪”,为的是猪多肥多,肥多粮广。猪是个张口货,一日三顿食得靠人去饲养。可是那年月粮食短缺得要命,人都在饿肚子,何来多余粮食做饲料喂猪。于是山野里的野草、红薯蔓、黄豆叶、构树皮、麦糠、麸皮等都是猪的吃食。糠糠草草粗糙乏营养,猪吃了不长膘,不攒粪,出槽又慢。记得那时农家人喂一头猪大约须一年多时间才能交售。那年四爷家养的一头秃尾巴猪一直喂了两年多还是个毛蛋蛋,浑身都长了红毛,活像一头野猪,牵到收购站验不上等级,出售不了。年根杀了,那肉膘没有一筷子厚,因肉老皮厚,煮在锅里烧煮一夜还不很烂,吃在嘴里柴巴巴,不油,乏肉的味道。
    虽然政府一再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但始终提不起农民的积极性,而乡村大的养猪场也没有几个。因猪少人多,吃肉就供不应求,只能凭票供应。干部和居民每人每月发半斤肉票打牙祭,而农民连个肉花花都不得见。于是我想,倘若白居易老先生在世,见了此状,肯定会再续写一篇传世的《卖猪翁》的佳作的。
白土
“青砖大瓦房,石灰搪白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人美好生活的向往。谁家若要说个媳妇先要看你的住房宽展不宽展,石灰墙涂得漂亮不漂亮。石灰,我从书本上得知它的学名叫碳酸钙,由深山里的石灰石经数天数夜煅烧而成。家乡的金陵寺、山阳的中村一带广有出产。但那时人穷,腰里无铜,石灰搪白墙也只是美梦一场。好在家乡有座白土山,白土山广出白土,那是一种廉价的用来涂白墙的天然涂料。
    每年农历十月前后,趁着山上还没上冻,人们成群结对地拥向白土山挖白土,然后筐挑肩背地拿回家备用。腊月二十三前后是乡村人扫尘的日子,清扫完了,将白土用水和了,用条帚蘸了那浓浓的白土水将烟熏火燎了的墙壁、锅台、炕帮、甚至鸡埘、畜圈都齐齐刷漫一遍。等水气干了,屋里屋外立刻雪白一片,农家屋舍白装素裹,顿时旧貌变新颜,换了人间。
    乡村的腊月集市上除过五花八门的各种年货陈设之外,集市的一角必有卖白土的一席之地。小贩们把那白土制成状若四方砚台般的小块,专供那些不出白土的地方、又掏不出贵价购买白石灰的人们前来购买。毛把钱一块,掏块把钱购得十数八块,拎回家粉白了灶台、墙壁,那年便过得干净卫生,心里舒坦了。
    白土,上天赐予家乡人的天然涂料!
    黑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人民生活贫困。由于受
    计划经济政策的束缚,
    市场如死水一潭,极不
    活跃。那时由国家统管
    的诸如粮食、油料、棉
    花等所谓的一二类物
    资一律不许上市。乡村
    人打着饿肚还要与天
    斗、与地斗、与“阶级敌
    人”斗。然而,越斗越
    穷,越斗越没有饭吃。
    那时的乡村集市
    管理得非常严格,不准
    粮食上市。而老百姓技
    高一筹,自有招数,他
    们把粮食等国家严格控制的物资拿到背凸旮旯或河滩旷野远离集市的地方,另设集市,和市管人员捉迷藏。那集市称黑市。逢了集日,黑市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交易的多是粮食、油料、土布等物。市管人员像个凶煞神时不时去黑市骚扰,动不动提走秤杆,踢了摊子。撵得集市上的赶集人东躲西藏,惊慌四散。有一次,父亲拿了母亲织的土布在黑市上兜售后,刚买了二升玉米,突然被戴红袖箍的市管人员逮了个正着,就地没收了粮食,还让父亲写了书面检讨。父亲垂头丧气地两手空空回到家中,母亲望眼欲穿地立等父亲买粮回家下锅,可等来的是失望。父亲无言,一个劲地唉声叹气,母亲无奈,随手从桌子上拿了空口袋转身出门借粮去了。那年月天下乌鸦一般黑,想起来令人心寒,不提也罢!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