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水沾巾。离开故乡三十年了,故乡的模样、田野村庄、树木庄稼、父老乡亲,无数次在脑海里翻滚、飞扬,心有多远,梦有多长?站在高楼望故乡,眼里总是故乡的那个方向。
我的故乡在渭河岸边,那个平坦肥沃、鸡鸭成群、牛羊哞鸣的小村子,憨厚朴实。村头的那棵百年古槐,躯干似铁,绿叶蓬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默默守望着村庄,阅尽人间沧桑,向着瓦蓝的天空、向着遥遥的远方,声声呼唤他乡的游子。
行走在他乡的游子,心里永远流连、珍藏原生态的故乡。那里有新鲜的空气,芬香的泥土,碧青的麦苗,白云悠悠,风儿柔柔,渭水滔滔,小鸟啾啾,淡雅的花儿在微笑,翠绿的枝叶在招手。举目远眺,巍峨的秦岭有时棱角分明,有时在或淡或浓的雾气中,变幻莫测,时隐时现。
静静的村庄,朴实的人家,温暖的小屋,幽深的水井,洒满阳光的院落,炊烟袅袅。葡萄架下榆树墩的饭桌上,摆的是青红萝卜丝,清亮爽口。玉米粥稀饭,黄澄澄亮晶晶,白生生的馒头,绵软可口,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人们一年到头手脚不闲,勤勤恳恳,趁着墒情,深耕、耙地、下种、整地,适时除草、施肥、浇水,紧张收获、碾打、晾晒、入仓,黄土地周而复始吐绿绽翠,常绿常新。顺手带羊儿去村南的洋槐林吃草,任由它们在林子里随意撒欢、奔跑。玉米刚刚青了苗,黄豆也刚浇了一遍透水,正往高里长。村子里拦鸡呵牛,赶猪撵狗,声声吆喝,不绝于耳。
一轮淡月,从容优雅,凉风习习,蛙唱虫鸣。有时做些剥玉米、摘花生的活计;有时做些穿针引线、洗洗涮涮的家务;有时就泡一杯浓茶,席地而卧,惬意地纳凉,天上的星星,也都睁大眼睛,细细品味农家平淡的幸福。
屋门前柿树下,手搭凉棚的老母亲,满脸皱纹,扶墙走路,已踏不出脚步声,由于年轻时干的体力活儿过多,骨关节损伤严重,时时作疼,行走蹒跚,脸腮干瘪,两只眼睛已失去鲜活的光彩,空洞但却热切地望着胡同口,望着游子归家的路。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游走,曾经的起点,渐行渐远,却永远无法改变缠绵的记忆和不变的情感……
□文/马科平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