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赫塔·米勒中文作品集中面市
2010-10-22 01:31:5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今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都认为,众望所归。而去年,宣布赫塔·米勒名字时,几乎国内所有人都感到吃惊,因为她的作品在中国找不到。近日,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公司一下推出了米勒中文简体版作品全集10卷本,喜爱米勒的读者一定会大呼 “过瘾”。
14部作品整合为10本
    此次,凤凰联动将赫塔·米勒14部作品整合为10本出版,包括: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中篇小说集《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短篇小说集《低地》,散文集《镜中恶魔》、《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和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
    2009年10月,赫塔·米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的授奖理由是:“以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直白,描绘了无依无靠的人群的生活图景”。然而,对米勒的解读可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有人无可避免地将她作品的内涵掩映在政治大旗下,却在某种层面上淡化甚至彻底忽视了她的文学意义和美学风采。对此,《饥饿与丝绸》的译者丁娜赞扬米勒的作品时说,“米勒学会了隐晦的文学表达,以剪报拼贴的方式,用最少的词语表达出了最丰富的意蕴。”
罗马尼亚的“草根文学”
    赫塔·米勒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被剥夺者的孤独与绝望,描写的是底层人群的生活图景,堪称罗马尼亚的“草根文学”。
    在移民德国之前,作家生活在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独裁统治之下,“每天早晨都被惊醒,也许到晚上又有人将永远地消失了。”米勒以虚构故事的形式将这段被当权者刻意掩埋的历史揭露出来,并用独特的语言文风为其增色,为这群被政权压迫、被生活抛弃、任自我堕落的“边缘人”争取话语权。她说:“若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心里会觉得不舒服;若我们说话,我们会变得可笑。”
具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
    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却在字里行间留下大量的空白、隐喻和暗示,这种陌生化策略将自然语言、日常表述加以扭曲,迫使人们在阅读中超越人性的惰性和习惯性思维,反观自身、批判现实、直面黑暗。米勒以其作品语言和主题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洞察人生的腐朽、荒谬、虚伪、罪恶和苦难,体现了作家的尊严和使命感。诺奖评委彼得·恩格隆认为,米勒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即使你只读了一半,你也会立刻知道这是赫塔·米勒的作品。译者告诉记者,他们竭尽所能地保留米勒作品语言的诗性与残酷美,力争将她的风格完整、精确地奉献给读者。 (蔡震)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