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二胡的记忆
2010-09-15 01:30:3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那是上世纪1968年12月,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之后,成千上万的青年积极响应,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肓。当时我正上初一的姑娘梅梅,眼看没几年就要毕业了,那时凡高中毕业城里无职业者均去“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想起几年后女儿的“前途”和“出路”,我和爱人都有点发愁,心想一个大门从未出二门未迈过,在父母暖翼下生活无忧的女孩子,突然离开父母身边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农村,独自生活起居都要自己料理,能习惯能受得了吗?想到这些,作为父母让人心揪成疙瘩,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最高指示,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谁敢逆潮流而动?根据政策,有一门手艺或专长,一毕业有个工作,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免下乡。思来想去决定让女儿学一门技艺,为将来留城创造个条件。可学什么呢?挑来选去只好走“文艺救国”之路。学唱歌她嗓子不行,学跳舞家里无练习场地,学钢琴风琴提琴,费用大无经济实力,于是选择了投资少无需场地切实可行轻便的二胡,走发展音乐之路,用一技之长到时可逃避上山下乡之命运。于是在一次我出差于江南水乡苏杭之时,特地买了一把像样的二胡,一路上下车小心翼翼,抱在怀里生怕碰伤弄坏。拿回来后让梅梅学习,以便培养她有个业余爱好,如学好可报考艺术院校,一生吃个轻松饭。如果专业不行业余爱好也可以,参加当时最时髦吃香的工人文艺演出队或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等,有了手艺可以逃脱去受农村之苦,有了专长就有了生活依靠,在城市就能派上用场。于是我们打起了“小九九”,制订了一个“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计划。从此,梅梅每天利用学习空隙开始学习“杀鸡”式的二胡练习,一些家务活尽量不让她干。起先是拉锯式的从1、2、3、4、5、6、7学起,每天做完功课便“锯”一会儿,那弓弦背后系着一个憧憬未来的梦。女儿由于明确学习目的和用意,也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虽拉不了个完整的曲子,可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不那么刺耳难听。经过几个月专心刻苦学习总算入了点门,一顿一挫渐强渐弱发出颤音,虽拉不出《二泉映月》九曲迴肠荡气的韵味,《高山流水》的山水气势,也能拉出个如泣如诉完整的曲子了。这时大人有了信心,她也有了决心,为实现梦想“宏愿”,她从此练习的劲头更大更足了,全家人无不为女儿未来的美梦而快乐。
    后来正当我们研究聘专业老师,进一步深造提高时,时局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四人帮”被粉碎了,上山下乡接受贫农再教育也就停止了,女儿学习二胡的任务也就从此结束了,二胡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即被扔到一边无人问津。先是挂在门后,后来放在床下,再最后干脆扔到阳台上,这一扔就是十年八载,直到被人遗忘。今日弦断面破杆裂,变成了一个废物,成为垃圾。二胡从当初全家受宠到冷落,到最后被历史尘封变成“废物”,这中间无不折射出一个时代巨大的变迁,一个人心路里程的展现,发人深思令人启迪。(西安) 刘俊华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