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顺乎心性而阅读
2010-09-06 02:13:32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人的心性与书是有些关系的,能够依照本能或兴味去筛选读物,整个阅读过程才不至于索然无味。有这种感触,是因为我有过很多自以为是的切身痒痛,就此可以列举的感受颇多,最深的总算是顿悟到了阅读要顺其自然,以心为本。
    以前有好一阵子我并不热衷于读书,只是书到用时临时抱佛脚,有时还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拼命去查阅大量的书本信息和相关知识,然后用强硬的语感来对付一番。这其间书读得很杂,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甚至连不感兴趣的教科书一类也在看,这种走马观花的复制像猪八戒吞人参果,既没滋又没味。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其实只是一场竞技,无论输赢都不会给人带来快乐。猫头鹰确认白天是黑夜了,麻雀又如何能说明两个黑夜的差别,任何先入为主都可以否定交流的基础——超过自己理解范围内的阅读,这种牵强附会只能让人思维越发混乱、堵塞,且心性也浮躁。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深读喜欢读的书,写愿意写的字,思想的小火花在书籍的草原上,热烈着、自然着继续迸发奔放。
    怎样阅读才顺乎心性呢,别人的我不知道,但激情和理性既然是我探索的源头,那么何不走进林语堂、季羡林、钱钟书等学者大师们的天堂畅游一番。平时不是很喜欢阅读纯文学的作品,潜意识里还很排斥风花雪月、悲春伤秋的故事,总觉得这道风景里有太多不稳定因素。在无法确定对方是否表里如一时,我宁可去看一些大师们的心仪哲语,还有什么比这种碰撞更强烈、更激荡人心的呢?这之中辗转、投射见证了生命,也唤醒了混沌。虽然他们的睿智深刻还远远无人超越,但之中矛盾与思考在哲理对立的关系中,一定有条可以互相妥协且良性平衡的路,这条路林老、季老和钱老他们似乎找到了,因为他们远比一般普通人生者超脱,这点让我更崇敬热爱他们。
    唐代皮日休曾言 “唯书有色,艳于西子。”这话放在情绪饱满的阅读中,甚是入味亦感性到了极致。在提到读书心得时,林语堂也曾说过: “即使有可读之书,亦绝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的确,能够自然而然去选书、读书,这当属乐事了,在符合自己的心性时再去阅读,更是堪称愉悦之极。我收藏他们的书籍,记住他们经典的同时,也学做他们的为人。最后遗憾的发现,能静下心来深度开发灵魂、传递思想的人,在今天物欲横飞的时代甚是少得可怜。我有时忽发奇思怪想,这辈子我是恐怕很难看到可以让我崇拜的前辈学人,所有的激情和颤抖都消耗在大师们的笔迹里了。
    书有百味,人各有求,周围有几位朋友,他们读书取向与我各有不同。纯文学熏陶下的人,骨子里流露出的是传统和唯美,这让他们显得很是平和、儒雅;周围也有与我相同的常读理论类书籍的同事,虽然感到枯燥而文字里充满哲理和大智慧,使人境界高远,心仪靓丽。细数下来,大凡根据自己喜好阅读的人,大多是快乐的,能够快乐的原因,呵呵,那就是顺乎心性,书即天堂。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