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退休局长出书专“咬”余秋雨
2010-08-20 01:55:1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退休局长吴拯修近日推出长篇评论 《问教余秋雨》,上编《伪者无疆》,是对余秋雨“含泪门”、“诈捐门”等的犀利论说,下编《“苦”旅一生》,专找《借我一生》的不实。
    吴拯修,一个数学出身的退休局长,既不认识余秋雨,也与文坛无涉,不过是“出来打酱油的”,为什么却成了“咬余专业户”?
    “余秋雨的作文写得怎么样,其实跟我水米无干,爱看不看。余秋雨的文品优劣,同样跟我没有一分钱关系。我为什么要批评余秋雨?有什么意义?五年前,我出来打酱油路过的时候,我的笔本来是要走别处去的,为什么要来趟这个浑水?”
    近年来批评余秋雨的书不下20种,余秋雨曾归纳别人的批评:“批评我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历史问题,一个是差错。”吴拯修认为这两个是问题,但不是要害。 “我对余秋雨的差错几无兴趣;如果说我关注余秋雨的历史问题,那也不是对余秋雨当年做过什么感兴趣,而只是对余秋雨今天怎么说他曾经做过什么感兴趣。惹我反感的,是另外两点:一是自吹,二是撒谎。”所以 《问教余秋雨》其实是 《问谎余秋雨》。
    吴拯修专心研究余秋雨的文章和演讲,指出余秋雨说的 “昆曲进入名录的关键之一,是我几十年间在国际间对昆曲的那些论述”、九岁小学毕业、为互助组记过工分、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最好最难考的文科大学、 “石一歌”只是四个工农兵学员的笔名、写作组是周恩来领导 “文化重建”的组织、他从来没有写过大批判文章、他在上海唯一的周恩来追悼会上致悼词,越剧 《红楼梦》开禁和重印世界文学名著是他的主意、他获得徐家汇职工股的原因是因为该公司职工都喜欢读他的书……并非事实。吴拯修嬉笑道:“学者 (余秋雨)只是一个传说,不要迷恋。”吴拯修承认余秋雨是有写作才能的,尤其文字技巧可以说是优秀的。“但也不过仅此而已,掌鼓三下足矣,不必巴掌拍到烂。因为诚实比优秀更重要。余秋雨洋洋数百万字的文章,但缺一个字:诚,诚实的诚。”吴拯修说自己批评余秋雨不是针对某个人,也不想伤害谁,只是希望让虚假止步,人间多一份真诚。“或许我的批评过于尖锐,但是,当今文坛需下猛药。” (晓林)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