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故乡的炊烟
2010-08-02 02:17:53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文/张泠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每当我哼起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袅袅的炊烟,就想起炊烟里的故乡。
    故乡四面环山,山上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村民大都依山建房,又喜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所以,看起来一幢幢民居都隐逸在山间丛林里,悄无声息的。只有那一缕缕缓缓升起的炊烟,似在召唤,又在瞭望,无声地昭示着每家的生活信息,它是一个村庄的生命标志,是故乡繁衍生息的见证。
    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是从何时开始飘起的,飘过了多少漫长的岁月。自我出生起就闻着淡淡的柴草味儿,看灰白的炊烟慢慢升腾,轻盈地穿过房梁、黑瓦的缝隙,在屋顶一层层游移、盘旋,然后冉冉升空,与白云嬉戏;或者在风儿的轻拂下,你牵我扯、相拥相连,在村庄的上空婀娜起舞、聚合变幻、久久漂浮。遇到刮风阴雨天气,炊烟也来了情绪、乱了章法,弥漫在房间,浓的总散不开,呛得人咳嗽流泪;被烟熏得墙壁也是黑乎乎的,蒙着尘絮,有时会掉下来,脏了衣服。但这飘荡在我生命最初记忆里的炊烟,给我的感觉却从来都是温暖的、踏实的。
    家里第一缕炊烟永远是爷爷燃起的,他觉少,凌晨就起来烧茶喝。读过几天私塾的爷爷说:点燃火就点燃了新一天生活的气息和希望。寂静的夜,只回荡着患气管炎的爷爷粗重的呼吸声和柴草燃烧的噼啪声,间或蹿高的火苗会发出哧哧的笑声,爷爷也会跟着笑。烧好了茶,爷爷一边品啜,一边烧几个土豆、红薯或者搭火钳烤前一天奶奶烙好的玉米饼,偶尔还有包子,让我们一起床就有香喷喷的早点享用。他则踏着微明的天色,提上砍刀、绳子上山去砍枯枝腐根了,这是我们家炊烟的来源。
    中午和晚上的炊烟则是奶奶的杰作,她擅烹煮,又极具爱心和耐心,不辞辛劳、不怕麻烦想方设法为我们做吃喝。普普通通的玉米经她的巧手,既可成粥、饼、糕、面条、糊汤,还可为凉粉、面皮,甚至熬成黏糖、烧酒,连炊烟都跟着冒丝丝香气,引得邻家大婶、孩子都来品尝一口,把艰难的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当我们兄妹到了上学年龄要离开家乡随父母外出读书时,都大哭不止。而一到放假便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返回故里,远远看见屋
    顶依依徘徊的炊烟,心里那个喜呀,难
    以用语言形容,一头扑进站在路口张
    望的爷爷奶奶慈爱的怀抱,明明是在
    笑,却又流下泪……
    以后上学、工作,远离了故乡,
    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像一根线一
    样,时时牵引着我的思念。那年秋天
    爷爷奶奶相继离世,我们再回故乡的时候,屋顶没有了熟悉的炊烟,冷冰冰的,让人只感到冷和痛。乡邻们家家飘起炊烟,东家叫、西家拉,端来热腾腾的饭菜,又张罗着帮我们安葬老人……很多年过去了,很多事也忘记了,但故乡炊烟的形态还一直萦绕在脑际,故乡炊烟给我的温馨也一直暖在心间。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