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古人的锦书
2010-08-02 02:17:2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文/
杨柳
    什么是锦书呢?据《辞源》记载:“锦,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丝织品。素地曰素锦,朱地者曰朱锦,其不用地者,别名织成。”锦书又称“回文锦字”(或称“回文诗”),现在所说的“锦书”是“锦字”的变体。一言概之,锦书是写在锦上的家书或情书。“回文诗”既可顺读又可倒读,无论怎样读都别具新意。前秦时秦州刺史的妻子苏若兰,曾于锦上织回文诗寄给被流放的丈夫倾诉离别之情,后用“回文诗”代指女子寄赠丈夫或情人的诗篇。鉴于实际需用,古代女子有的把字题在红叶上有的则缝在棉衣内,皆是效法此行。如杨万里有诗云:“红叶曾题字,乌椑昔擅场。”因为古人的纸张贵重而且很晚才出现写字的纸,所以古人常诗情画意地在落叶上一挥而就,馨香满怀。李白《久别离》:“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缄,信函也。意思是拆开久别人的信件,不得不让人叹惋伤怀。刘兼《征服怨》:“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作者站在征人之妇的角度来揣测女主人满怀意兴地寄来音书,却迟迟收不到边塞鸿雁传来的回信的焦虑之情。杜甫《江月》:“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夜里,借着月光见得有妇人在灯下细织锦绣,待等灯花灭了,想像女子的百转回肠。宋代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暮春时节,佳人远眺,见得鸿雁南来北往,月色倾洒,锦书难凭。万种情怀郁结其中,只能深锁心底。秦少游:“锦书难寄双飞翼,无言只是空相忆。”对于音信浩淼的情人而言,片言只字的交流都是奢侈的,因此只能在时间尽头,将往昔怀恋。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虽然作者曾熟视无睹锦妇的“心事”,但“玉人”也确实是难逢知音的。无名氏《九张机》;“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文锦字,将去寄呈伊。”佳人手下织成的文字,横也相思,竖也相思,丝丝愁结,漾若浮萍。
    据说,苏轼曾专程上门拜访过秦观。苏轼被告之,秦观恰巧出去游玩了,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苏轼便留下书信,秦少游见苏轼信后,回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给苏轼。这首回文诗如下:“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思妻诗》)这是李禺写给他山水相隔千万里的爱妻的回文诗。长夜漫漫,觥筹难得交错,只因客子久别,不得与家人团聚。这首诗倒过来读是思念父亲的:“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可见,“锦书”除倾诉相思之情外,后人也将“回文”之手法措置裕如地运用于游宴赏玩中,使“回文诗”愈加妙趣横生。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