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淋湿了泰山脚下的小城。
乘了景区统一的中巴,从入山口直抵中天门,我靠在车窗上,看雨中的景致飞驰,心中不无遗憾,岱宗坊、经石峪等等,中天门之下的景点就这么擦肩而过。
从中天门伊始,就踏上了所谓的御道。泰山正是因了开天辟地的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天地交泰”的传说和秦始皇以后的十二位帝王到此封禅祭告天地,从而在百姓心目中被逐渐神化的。不由想到与泰山相距不远的曲阜。齐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历史中最富盛名的神山和圣人都聚集于此。一个孔子,一座泰山,双峰并峙。孔子就是精神化了的泰山,泰山就是山水化了的孔子。
这一路最多的就是石刻,其余的景点,比如对松山、升仙坊等等,受山势所限,也就是一个单门跨道石坊。听说天晴的时候,对松山是个摄影的好地点,往上可以看到整个的十八盘和南天门,风景绝佳。可惜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只能徒留遗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雨是下得更紧了,并且起了雾。两侧的岩石上形成好多小瀑布,那是雨水混着山中的泉水,随着山体滴沥而下,整个泰山都是湿漉漉的了。云雾笼罩,触目所及,多是些花花绿绿的雨衣。索性低了头,一门心思地爬山。然而,周围的欢呼声骤然响起,南天门赫然入目。
我看表,从中天门出发,用了一个半小时,抵达此处。我庆幸自己没有坐缆车上来,这样的一个运动量和高度,不去爬一下,简直不好意思说到过泰山。
站定回头看,雨雾中刚爬过的山路都模糊不清,不过风是大了许多。李白所谓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应该就在这里生发而出吧。
南天门以上的平坦和宽阔出乎意料。天街上商铺林立,人潮拥挤,比山下的街市还要热闹。
继续上行,就到了碧霞祠。这是泰山香火最盛的一处,也是山上最为庞大的建筑,供奉着泰山最有名的女神——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我曾经考究过 “泰山奶奶”的来历,众说纷纭。其实不用细究,这种盛行于民间的“女神崇拜”情结,应该是历史传承中对中华女性仁慈博爱、贤淑美好品德的一种认可和反映吧:内陆供奉女娲,沿海一带信奉妈祖,就连佛教中最早是男身的观音,也被改良成了花容月貌、风姿绰约的女身。
碧霞祠的东北方,有绝壁如削,是山上最集中的一处摩崖石刻。其中最显眼的是唐玄宗封禅时所留,将半个山体做了天然的碑石,字体一律涂成金色,雨雾也掩不住盛唐的赫赫威仪。同样也是封禅,汉武帝则是留下了一块无字碑,细雨将碑身洗刷得一尘不染。我轻轻抚摸其上岁月剥蚀的痕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感受那种对天地无言的致敬。“五岳独尊”应该是泰山上知名度最高的石刻了,被印在五元人民币的背面,几乎就是泰山的标志。泰山在五岳中既不是最高的,也非位于正中,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尊崇?但多年历史的积淀、帝王的寄托、百姓的祈愿,使得泰山与其它山岳相比,附着了太多自然风光以外的东西。
玉皇顶在泰山最高处,小小的一座院子,香火缭绕。院中有栏杆围着一方粗粝的巨石,高不盈米,其旁标注着泰山的身高:1545米。西北侧竖有“古登封台”的碑刻,想必就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了。遥想当那熊熊的火光燃起,接通天地的神灵,以“天子”自居的帝王,会收到上苍怎样的昭示?
“拱北石”是山上最为险要的地方,一块巨大的条状花岗岩石,横空出世,斜插苍穹,半个岩体虚无所托,下面即是万丈深渊。站定放眼望去,天地一片迷蒙。雨在不知不觉间停了,雾却不见转淡,那雾是从山下往上卷的,其中好像隐藏了千万的呐喊,呼啸作响,将冰冷的水汽拍在脸上,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我想,即便在晴天,又能看到什么呢?同样是登顶,孔子“小”的是“天下”,杜甫“小”的是“众山”,凡夫俗子如我,要“小”,也只是更加体会到自身的渺小罢了。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