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那湾河水
2010-03-15 01:18:5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风,依旧在呼啸。山顶隐约着皑皑白雪,河堤上那溜儿歪歪扭扭着身躯的柳梢泛出嫩黄,一眼望去,若炊烟缭绕,灰蒙蒙一片。
    就在这柳树的身下,一湾几近干涸的细流,碰撞到闲散在沙滩的石蛋蛋上泛起粼光,述说这条河依然活着。那一尊完全裸露在水面的石墩,静静躺在空旷的河床,连麻雀也不曾在上面栖息,只有我怀着彷徨的心绪回来与之对话了。
    二十几年前,即将背上行囊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晚上,我独自来到河边,坐在这尊伴我童年少年的石墩上,兴奋激越无限憧憬。山区的夜晚漆黑一片,不时有孩童在父辈前打着火把,于不远处的潭里汲水,瓢与木桶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孩子大呼小叫舀到了两条鱼,叽喳欢笑声不绝于耳。远处传来吱呀的关门声,煤油灯渐渐熄灭,不时有几声狗叫打破山野的沉寂。一颗流星坠落在屋后山梁。我坐在黑夜里,任晚风吹拂我的头发。听河水哗哗的流淌。久久的、久久地不愿离去。
    农村信用社工作简单而繁杂,与农民打交道不需要提心吊胆处处设防,有颗善良质朴的心就行。不需要深刻的大道理。认准一个理儿: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独挡一面支撑一个信用社的时候,就有了烦恼,时常陷入两难境地。要完成任务就伤害了贷户,顾及农民就得挨上级的责罚。带领收贷工作队冲在最前面,上房揭瓦,进圈拉牛。在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年代,伤负的是那些经营倒闭生意赔本的刁顽户,还有连盐都买不起的困难户。本来是鱼水情手足情的借贷关系,衣食父母却从此反目。与其他两个行业一同列入“狼”之列。心疼啊!那一晚我来到河边,坐在那尊石墩上沉思……
    我离开故乡去百里外的县城生活有10来个年头儿了。每遇彷徨失意的时候,就会想起那湾河水和河边的那尊石墩。现在,经济发展了,信用社的地位提高了,信用社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桥梁,是农民自己真正的银行。今晚,我独自坐在石墩上,移民小区家
    家户户檐下灯笼将柳枝油路
    映衬得一片通红。小潭里也有
    了灯影儿,烟花冲天而起,时
    不时有鞭炮的零星炸响,还有
    孩子们的嬉戏打闹。已是正月
    初五,年味儿依旧浓烈。那一
    幢幢的楼房里居住着儿时的
    伙伴,有一起在我坐的石墩下
    捉鱼而误捉住水蛇的背锅儿,
    有避开父母拿钢钎修梯田的
    二赖,还有老子问星期几答曰
    星期七而挨一顿耳光的常青。
    这些同学少年正沉醉于年的
    快乐,享受家的温馨。我们一
    起玩耍的逮羊游戏,晚辈们已
    由遥控玩具车闪光陀螺替代。
    那东摇西摆的小灯笼再也不
    是怕烧着怕熄灭的纸糊灯笼。升腾到半空中的是祈祷了的孔明灯,带去了沉沉的一纸心愿。
    望着这热闹的场景,移步到残垣断壁的老屋,突生重振家园的冲动。我好想再回故里,植一园春兰秋菊,抛开世俗名利,在土屋习字绘画,一壶老酒定会流淌出诗行。诸葛亮淡泊躬耕垄亩,陶渊明淡泊归园田居,这是何等样快意的心境。
    不管走多远,我总走不出故乡,那里有我永久的牵挂,一湾静静流淌的河。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