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城南,有两座山东西对峙,形成一个天然石阙,其间流过一条伊河。西山崖壁上是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东山又叫香山,南崖上有几个洞窟,山顶有一香山寺,山脚下便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眠之地白园了。
前不久,当游完龙门石窟准备离开时,在一簇树木间遇到了白园,我惊喜不已。只见两面白墙斜着往里展开,最后收成一个大红木门,门上红檐青瓦。走近了,迎着 “白园”二字,自然而入。过门槛收脚处,碗口粗的一丛水从十米余的山石上洒落下来,进入水潭没有大响。潭岸边一丛青竹自然而立。一抬头,山石上高树遮天,低木丛生,葱翠幽美。环看四周,只一条小径可向前。走完弯曲略陡的石阶,可见一唐式建筑,题额 “乐天堂”。堂内白居易醉卧山石,遥看远方,清风吹衣,表情淡然,似山中仙人。走近了细看,原是汉白玉雕像。堂对面,一盘尚未定局的象棋安于石桌上。或许一千多年前的白公正是和友人在棋局未定之时醉卧于此吧。
再往前走时,山路分了叉,左为“琵琶峰”,右为 “听伊亭”。琵琶峰为白园内最高峰,因形似琵琶,又与白公著名的诗作 《琵琶行》同名,故名。琵琶峰顶有砖砌矮墙围成圆形的墓丘,即白居易长眠之地。墓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 “唐少傅白公墓”。墓两侧环绕着中日韩各地白氏后裔祭祖而立的石碑。墓丘上灌木野草丛生,两棵柏树弄翠其中。我坐在白公墓前,周围树上各种鸟儿叫个不停,独独墓丘显得寂寞。
顺着墓前的整齐石阶而下,路自然把你引向一处长廊,长廊依山势而建,上下弯曲。一侧立柱撑檐、花木内伸,一侧廊壁尽嵌现代人以各种字体书写的白居易诗作。
十六岁满怀壮志初入京城,二十九岁中进士进入官场,而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被贬江州司马;再忠州、杭州、苏州;至刑部侍郎,太子少傅。晚年在洛阳度过,并安葬于此。其中上上下下,毁毁誉誉。恰好,白居易会写诗。于是离离原上草烧起来了,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绵绵无绝期的《长恨歌》绝响千年;和江州司马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一弹不止。
来到听伊亭已是日薄西山时,西山石窟进入暗影,阳光铺满缓缓波动的伊河,一闪一亮。山寺钟声响了,久响不绝。屏息而望,清风浮动,自己仿佛进入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和白公站在了一起。
出园时,鸟儿正进行一天中最后一次躁动。我在远处又回头看了一眼白园,悠然间一种不舍之情在胸中涌动。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