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向死而生的当今文学
2007-09-14 09:26:58来源:
分享到:
  字体:【
   2006年10月,诗人兼书商的叶匡政发表一篇文章 《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
    不久,一位汉学家顾彬发表言论说“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直至我写作此文2007年6月18日,网上查阅 “文学死了”,这一条目下,竟然有912万条之多,看来这个问题是不得不谈谈了。
    文学在今天并没有死亡,也不会在近期死亡,至于未来一百年,三百年那又当别论。至于说文学与人类同存亡那就没有意义了。
    确实,这是一个文学大众化的时代,文学彻底走向人民,成为人民狂欢、发泄与自我满足的一种工具。文学成为另一种工具,另一种商品,另一种事件。文学的现场比任何时候都热闹都盛大,数字化的时代,文学可以用天文数字来描述。
    文学一方面比任何时候都盛大和华丽;另一方面比任何时候都疑难重重。“没有了文学等级,没有了文学体裁,没有了诗人、作家的身份意识,没有了文学史……”这并不是文学的死亡,甚至不是文学发生的新的事件,这样的事实,一直存在于文学内部,现代以来一直就有一种要摆脱既定秩序和文学史制度的文学,那是文学自我更新渴望的神话式的超越,那是在任何时候文学都不可磨灭的生命冲动。
    不过确实有人在说:去死,去死吧,死去吧!这倒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样的声音无法催促文学去死,那是外面的声音,那些外在的秩序、制度、人心、现场……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文学不会在这些事件死去,这些事件也构不成文学去死的现场。
    我绝不是要与诗人、商人叶匡政论辩,也无须反其道而行之。事实上,我只是说,他说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新的发现;另外,他说的只是表面现象。文学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不会死去,即使以幽灵化的形式,它也有其生长的空间。但文学要死,文学将死,这都是即将发生的事件,这样的事件总要到来,就像人之将死,就像鲁迅笔下那个富人家满月的孩子,因为只有人知道人之将死。人当然也知道文学终归要有一死。虽然不是在今天,但我们称之为“今天”的时间标记,总是“将死”的一个不可逆的出发点,文学“将死”,这是文学在每一场变革时期都面临的问题,只是今天显得尤其紧迫而已。
    文学将死,不是旧有的制度、秩序即将崩溃,而是文学骨子里的创造性的枯竭。文学,小说与诗歌之类的文体,再也难以在创新性上花样翻新。
    文学可以说处在一个绝境,不认识到文学“将死”,文学如何处于将死的绝境,那绝对不是正视现实的态度。也只有从将死的绝境出发,才能理解当今文学作出的种种努力,也才能认识那些“向死而生”具有“不死”意义的创新之举。所有的文学创新,在今天就是与“本已之死”作殊死搏斗,只有这种境遇,是文学自我意识的境遇,这才是文学面向未来的态度。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