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进成都后,府南河就分属几家管理:水利局管农村段,市容环卫局管河流下水道,市政公用局管河道,府南河管理办公室管府南河综合治理,国土局管地下水。
一次,成都突降暴雨,刚投入使用半年的东城根街下穿隧道被淹,堵得一塌糊涂。隧道临近府南河,水却几天没抽出去。老百姓意见很大,甚至质疑是否隧道设计有误,该不该修建隧道。原因其实很简单,五家单位管水,平时相安无事,一场暴雨下来却没有一家出面牵头协调,人员、设备、资金无法落实,耽误了抽水。
农委会、水务局、交通委员会等相继挂牌整合职能提高效率“行政管理体制僵化,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对接不清、空间模糊,有利就干、无利就躲。本来应是 ‘九龙治水’,结果却是龙多不治水,行政管理体制非改不可了。”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李声宙说。
成都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从“大部门体制”开始:2005年2月6日,撤消农牧局,设置农业委员会;2005年11月10日,撤消水利局,组建水务局;2006年1月20日,撤消交通局,组建交通委员会;2006年10月18日,撤消林业局和园林局,组建林业和园林局。
新组建的部门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也不是回到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大揽大统,权力集中,而是根据法律、法规确定职能的原则,一件事情尽量由一个部门办理,将部门职能重新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把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部门,整合组建一个更大部门的管理体制,其管辖范围更宽,以达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目的。
体制顺了,水知道往哪
儿流了,熊猫也吃上
了好竹子。(梁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