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教辅书市场开始逐渐预热。出人意料的是,许多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出版社,其“怒火”似乎也在随市场的升温而上升。
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等单位日前联合举行 “教育辅导读物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呼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开禁”,允许特级教师参与编出有质量的教辅书。
东拼西凑“抢跑道”
按常规,与教材同步的配套参考书,一般要等教材面市后才组织编写,大约10月份才是上市旺季。然而,本市一家出版社的发行负责人愤愤不平地说:“这两天中小学教材正在赶印之中,但有个别书商居然打破游戏规则,悄悄从印刷厂里提前拿到了教材样书,已经开始抢先编写同步辅导书了,所以,等到开学之日,那些粗制滥造的教辅书就会在市场上捷足先登。”
据上海书城的统计,每学年其上柜的教辅书多达六七千个品种,但75%的品种是由外地出版社制作的,说白了就是由本地书商组织本市人员按本地教材编写,再买个外地书号“合作出版”,而擅长“抢跑道”、东拼西凑搞教辅书的,大多是此类外地版。
多数编者“下三滥”
“三五个人,买个书号,搜罗一堆名校试卷,只要找对推销门路,一本教辅书最快的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编写、出版和发行的全流程”,有基层教师自曝教辅书出版之怪状。
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先在会上痛斥这种“下三滥”教辅书害人不浅。许多出版社也借机呼吁,希望有“大师级”的教学专家来 “热心和从事教辅书编写工
作”,但这多少有点一厢情愿。有
出版界人士说,按照本市的规定,
特级教师不得 “在社会上编写以
习题试卷为主要内容的应试教辅
材料”,经教育规劝不改者将面临
被撤销称号的处罚,而正是这一
规定,事实上则是将教辅书的编
写阵地拱手让给了那些责任心和
业务能力“双差”之辈,这也直接
导致了许多教辅书的低质量。
教辅书号“实名制”
目前上海的教辅读物市场拥
有数亿元产值,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市教育部门曾邀专家“会诊”过1800个品种的教辅书,结论是70%属于质量
低劣、错误百出。
“希望国家出版主管部门对教辅书的书号实行实名制,以此杜绝买卖书号拼凑教辅书的现象发生。”上海的多家出版社联合呼吁,“有资质的正规出版单位应以质量和品牌在教辅读物市场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出版社纷纷表示,所有的教辅书都必须经过三道以上审稿程序,所有的习题都必须经过演算和校对,更重要的是必须组织教育行家来参与编写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编辑严格把关。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