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一名运动员,甚至不仅仅是一位田径巨星。对于中国田径来说,他已经成为一种效应,一种能够刺激中国田径摆脱落后,迎头赶上世界水平的良好效应。
不用说,刘翔的横空出世激活了田径这个曾被中国人视为冷门和无趣的项目。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后,国内的田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05年江苏十运会,为一睹飞人英姿,万人空巷,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崭新的座椅被踩踏得面目全非,真可谓是飞人一跨,南京倾城;而最近两年,上海黄金大奖赛一年火过一年,中国观众已越来越习惯像欧洲人那样在晚上有滋有味地去看田径比赛。
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拥有刘翔这样一个超级巨星无疑是幸福的,他带来的不仅是这个项目的观众基础和舆论氛围的巨大变化,而且还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示范效应。上届赫尔辛基世锦赛,黄潇潇一举杀进女子400米栏决赛,赛后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刘翔说了,一切皆有可能”。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黄潇潇本届比赛跑得更加自信、潇洒,再次跻身决赛;受刘翔激励的何止黄潇潇,史冬鹏也跑出了自己个人最好成绩,而刚刚大学毕业、7月份刚刚进国家队的邢衍安也逼近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据了解,他们3个人从7月份开始,就在一起训练。史冬鹏和邢衍安的进步,我看和刘翔及其师傅孙海平的 “传帮带”大有关系。不信听听邢衍安赛后是怎么说的: “能跟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一起训练,那当然是收获很多!”
毫无疑问,中国田径的 “刘翔效应”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下去。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现在的问题仅在于,中国田坛的刘翔太少了。对于中国田径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只有一个刘翔是远远不够的。刘翔一定会有跑不动的一天,因此中国田径必须珍惜现在难得的氛围,寻找、发掘、培养下一个刘翔,更多的刘翔。 (刘颖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