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足迹】“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日期:2025-04-22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走进“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梦桃纪念馆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永刚 阎瑞先 鲜康

 

岁月易逝,精神永驻,亲切勉励和殷切关怀历久弥新!

时间回溯到2019年11月12日,立冬刚过,寒意渐浓,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却温暖如春,赵梦桃小组第十三任组长何菲与姐妹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一个可以载入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赵梦桃小组全体成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小组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的工作成绩,表达了不忘初心、将“梦桃精神代代相传”的决心和扎实做好班组建设与生产工作的信心。

当日上午11时许,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来到咸阳纺织集团向赵梦桃小组转达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希望大家继续以赵梦桃同志为榜样,在工作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精益求精,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把梦桃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随后,胡和平主持召开座谈会。经过学习讨论,大家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和谆谆教导,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转化为工作动力,爱党信党跟党走,按照“继承要有新内涵、管理要有新方法、先进要有新贡献、举旗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大力弘扬梦桃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梦桃精神是全国纺织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令人骄傲的陕西产业工人品牌。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给赵梦桃小组的亲切勉励,激励着广大职工群众牢记嘱托,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接力传承梦桃精神,踔厉奋发、团结拼搏,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梦桃精神 在岗位一线铸就的时代丰碑

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个百花争艳、春意盎然的季节,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咸阳赵梦桃纪念馆。

2021年12月,赵梦桃纪念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还先后被全国妇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陕西省委、咸阳市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听党话跟党走”职工教育基地,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年文明号”。

早早来到纪念馆等待的咸阳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张静向记者介绍:“赵梦桃纪念馆通过2.5万字资料、400多件珍贵实物、多部历史影像资料,全方位展示了赵梦桃及历任小组组长的先进事迹,已成为弘扬梦桃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青少年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基地。”


赵梦桃塑像。
 

看着一块块闪光的荣誉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精彩的影视资料,听着赵梦桃铿锵有力的话语(录音),我们的思绪一下子被带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去追寻党的好女儿、党的八大代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赵梦桃光辉而短暂的一生,探寻梦桃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用心灵触摸这个在纺织一线平凡岗位上铸就的永恒丰碑。

赵梦桃1935年11月25日出生在河南洛阳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父亲靠摆摊度日。家中有兄妹四人,大哥被日本侵略者折磨致死,小妹在逃难中丧生,二哥到陕西蔡家坡西北机器厂当学徒,她与父母迁至蔡家坡。解放后,14岁的赵梦桃进入西北机器厂子弟小学读书。1951年11月26日进入西北国棉一厂,在新工培训中,她积极参与民主改革运动,懂得了自己一家人在旧社会遭受深重苦难的根源,打心底里感谢共产党、热爱毛主席。培训结束后,她脱颖而出成为“学习模范”。

1952年,西北国棉一厂正式投产,赵梦桃以学习好、技术好、觉悟高、有威信,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1953年4月9日,赵梦桃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9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她以千锭小时断头55根和皮辊花0.189%的优异成绩出席全国纺织劳模会议。1956年5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先进生产者大会,同年9月15日至27日,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幸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回到岗位后,她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学习,常常“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先后与11人换车,攻坚克难,提高产量。她常说:“一人红孤单单,众人红推倒山。”小组共28人,她先后帮助17人赶上了先进,并带动全厂135个生产小组共同前进。

在工作中,赵梦桃将操作经验凝练为“巡回清洁检查法”,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减少纱线断头,又提炼出“单项操作法”,将每个动作分解至毫厘,提升整体效率。1956年,她带领小组姐妹使产量跃升30%,质量合格率达99.8%,成为全国纺织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在咸阳举行大会,命名赵梦桃所在的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四组为“赵梦桃小组”。纪念馆馆长、赵梦桃小组第十二任组长王晓荣指着展柜里的资料和照片说:“如此重要的会议,赵梦桃同志却因病住院而未能参加,她在病床上特意为大会录制了一段发言。”据影像资料显示,赵梦桃虽然身体虚弱,但她那微弱而清朗的笑声、清澈而坚毅的眼神、质朴而崇高的语言,穿越时空抵达参观者的心灵:“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组同志一定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每时每刻都听党的话。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的旗手,把这面老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去!”

1963年6月23日,赵梦桃因病离世,年仅28岁。她在纺织一线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谦虚上进,乐于助人、创新奉献,把短暂的一生全都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赵梦桃用纱锭编织出“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18字箴言,是“梦桃精神”的内核。

张静说起赵梦桃,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梦桃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其灵魂是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近年来,咸阳市总工会先后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牢记亲切勉励,学梦桃、做梦桃,争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弘扬梦桃精神、讲好劳动故事”“赵梦桃,咸阳因你而精彩”“学梦桃、讲三忆、感党恩”等主题实践活动,让“梦桃精神”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还组织30多名梦桃小组新老组员疗休养,向咸阳纺织集团500名一线女职工每人赠送一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并免费体检,彰显“娘家人”的关心关爱。梦桃精神诞生在咸阳这片土地上,是咸阳职工的骄傲和荣光,赵梦桃纪念馆就是咸阳各级工会组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接续奋斗 六十二载的集体传承与坚守

在百年工运史的浩瀚长卷中,赵梦桃的名字永不褪色、光芒四射。

在赵梦桃灿如桃花的28个春秋中,她当了11年纺织一线工人,其中有5年坚持带病工作,连续42次被评为年度、季度先进生产者,9次出席咸阳市、陕西省和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2009年9月,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是她用热血铸就的“高、严、快、实”的工作作风、“有困难抢、有方便让”的高贵品质,成为一代又一代纺织职工学习传承的精神财富。

头顶小白帽、身着白围腰,穿梭于轰鸣的机器间,快速完成接头、换粗纱、落纱等一系列工作;每上完一个班次,行走达3万步以上……这是赵梦桃小组现任组长王丹的日常工作状态。担任赵梦桃小组第十四任组长以来,她带领小组全体职工,当好赵梦桃的接班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奋斗,多项创新成果在行业内领先。其中,组织管理创新2项、质量提升创新4项、班组文化建设创新10项、班组管理创新4项、能力管理创新7项、绩效管理创新3项。

咸阳纺织集团工会主席李波说:“这是一种精神传承,从‘铁姑娘’到‘智造先锋’,变的是技术和设备,不变的是‘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精神内涵和‘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之魂。”

今年4月27日,是赵梦桃小组命名62周年纪念日。从1963年到2025年,从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四组到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纺部车间乙班赵梦桃小组,从赵梦桃到王丹,赵梦桃小组已走过了62个绚丽而漫长的年月,企业改制了一次又一次,组长换了一任又一任,组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传承和践行梦桃精神是小组始终不变的光荣使命。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小组的老一辈组员,凭着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但多纺纱、纺好纱,而且在生产、技术、质量上接连创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水平,荣获了“全国先进小组”的称号;八十年代,纺织行业面临转型阵痛,第九任组长徐保凤带领大家攻克“涤棉混纺”技术难题,将生产效率提升20%;九十年代,国企改革浪潮中,小组成员顶住裁员压力,通过“一岗多能”培训,全员转型为复合型技工,保住了“全国优秀先进班组”的金字招牌。进入二十一世纪,智能化浪潮席卷纺织行业,第十三任组长何菲带领团队研发“智能巡检系统”,将传统操作法与物联网技术融合,使小组产量再创新高。

1987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为赵梦桃塑像题词--“梦桃精神代代相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梦桃班组职工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属于劳动者的丰碑,赵梦桃小组也成为培育劳动模范的“摇篮”和锻造工匠人才的“福地”。

咸阳市工人文化宫原主任、陕西省职工作协副主席、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约研究员张翟西滨钟情于“梦桃精神”的研究,著有《赵梦桃小组命名记》《镌刻在心中的丰碑》《赵梦桃小组五姐妹的奋斗人生》等80余篇纪实文学作品。

张翟西滨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在历任小组组长中,赵梦桃(第一任)、翟福兰(第四任)、韩玉梅(第七任)、徐宝凤(第九任)、周惠芝(第十任)、刘小萍(第十一任)、何菲(第十三任)7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吴桂贤(第二任)、王广玲(第五任)、张亚莉(第六任)、刘育玲(第八任)、王晓荣(第十二任)5人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小组成员先后有6人分别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国庆观礼活动,20多人获省部级技术标兵、操作能手、中国纺织大工匠、三秦最美农民工等称号。”

岁月带不走记忆,只会让人更加怀念。赵梦桃小组命名62年来,“风吹旗不倒,雨打不褪色”,一棒棒接力、一代代传承,一路走来一路风采,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先进班组卓越贡献奖、全国十大“最美职工”集体等40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一个基层班组,获奖之多、荣誉之高、影响之大,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每年清明节,社会各界都要到赵梦桃陵园进行祭扫活动。
 

牢记勉励 让精神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在西北国棉一厂厂房旧址的青砖墙上,“梦桃精神代代相传”八个金色大字清晰而醒目。这座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百年变迁的老厂房,已完成了光荣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张翟西滨告诉记者:“咸阳要在这里修建一个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赵梦桃小组机器设备和生产场景的原貌,使之成为弘扬梦桃精神的打卡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传承梦桃精神已从车间班组走向全社会,融入咸阳职工群众的血液里,成为整座城市的骄傲和荣耀。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十几年前,咸阳的纺织企业面临产能过剩、效益连年低迷、职工收入锐减或者下岗的艰难局面。在陕西纺织企业改制重组、“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凤凰涅槃”再造辉煌的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梦桃精神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话题。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陕西省委、省总工会和咸阳市委的关心支持下,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企业搬迁决不能不搬赵梦桃纪念馆,企业重组决不能组掉赵梦桃小组,企业入园丢掉老旧设备但决不能丢掉梦桃精神。

2014年,咸阳在纺织企业“退城入园”中将原来的国棉一厂、国棉二厂、国棉七厂、陕棉八厂等纺织企业“打包重组”,全部入驻新兴纺织工业园,成立了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郑重决定:把赵梦桃纪念馆建起来。

据王晓荣介绍,赵梦桃纪念馆于2017年7月17日建成。纪念馆及梦桃公园项目总建设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有梦桃纪念碑广场、梦桃雕像广场、梦桃纪念馆等,配设有观景长廊、浣纱湖、丝绸之路桥、凉亭、棋台、座椅、停车场等景观和服务设施,其间植有百年紫薇、金黄银杏、苍松翠柏、绕湖竹林等花草树木,是一个集弘扬梦桃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优化园区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观光之地。

在咸阳纺织集团建有“梦桃之家”。王丹说:“这里不仅是我们班组荣誉的陈列室,更是精神的加油站。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堂课在这里举行,每次培训大家都要在这里倾听老组员讲述赵梦桃的故事。”

纪念赵梦桃、传承梦桃精神的方式不仅仅是到纪念馆参观学习。西北一棉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红云说:“我们组建了梦桃精神宣讲团队,建立了梦桃精神主题文化园,每年清明节坚持给赵梦桃扫墓,并组织开展‘梦桃杯’操作技术比武。经常组织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植树造林,在街区做交通疏导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做义工、到特殊教育学校当老师,身体力行在各行各业弘扬梦桃精神。”

为了推动梦桃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咸阳市总工会在每年11月都要评比表彰一批“梦桃式班组”,五年来培育选树54个“梦桃式班组”。2022年,咸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赵梦桃小组命名日“4月27日”设为“咸阳工匠日”,目前已命名“咸阳工匠”17人。陕西省财贸金融轻工工会自2019年开展“梦桃小组式先进班组”评选以来,共选树43个先进班组。陕西省总工会命名的“梦桃式班组”已经达到200个。

如今,“梦桃精神”早已跨越行业、走出陕西、走向全国。2020年11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西安工程大学命名为“梦桃精神代代相传”全国纺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2023年,“梦桃精神”被写入全国劳模培训教材,多所高校开设“梦桃讲堂”,系统讲解“梦桃精神”的逻辑生成、主要内涵、时代价值及社会影响等。

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田一泓表示,咸阳是梦桃精神的发祥地。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建好用好赵梦桃纪念馆,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在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第十四任赵梦桃小组组长王丹在示范机台前工作。

记者在赵梦桃纪念馆采访。

西北一棉实业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梦桃主题文化园。

责任编辑:陈沐妍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