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长春举办的一个招聘会上,给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员开出了每月5000至1万元的高薪。(《工人日报》11月14日)。而同一天,在南京举办的秋季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上,多数单位对应届硕士毕业生开出的薪水并不慷慨,月薪基本都在3000元左右(《南京日报》11月14日)。
“工字不出头;技工没出息,干得再好也是个高级蓝领”。这在以前几乎是社会对技工最普遍的看法,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很多地方出现了“技工荒”。
“物以稀为贵”,技工的需求这么多、缺口这么大,高级技工比硕士生还金贵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通过技工的高薪,也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些深层次的导致技工荒的社会因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似乎更热衷于办普通教育,初中毕业后,考分高的进入普通高中,考分低的进入职业高中,既便是先上了职业高校的学生,也有很多走的是“先上专,后升本”这条路,“职业教育”成了“次等教育”。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分干部和工人身份不同,待遇有异,干部、“白领”和工人、“蓝领”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在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许多在设计生产第一线的硕士、博士被统称为worker(工人),他们并不觉得难堪。
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使技工荒的出现成为必然和正常,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技工收入超过硕士生成为常态时,就不应是市场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配置所表现出来的合理性,也不应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主体所应表现的表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高级技工月薪超硕士给人更多的思考是,如何改变“蓝领”低人一等的观念,如何为我国职业教育找准定位,如何打破企业当前的“用工等级制”,真正使当前我国的“蓝领”不缺、地位不低才是最为紧要的。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