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风采展】窦铁成:尽最大可能发挥光和热
2024-10-17 10:58:5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工作中的窦铁成。(资料图)

 

9月25日,秋日的午后暑热犹存,在工程项目现场协助检测单位解决了用电故障难题后,窦铁成马不停蹄赶回工作室,投入到劳模事迹报告会的准备中,印刻着岁月痕迹的脸庞,似乎不见一丝倦意。

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说起话来声如洪钟,分析起专业问题来更是头头是道,很难想象这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如今,68岁的窦铁成“退休不褪色”,忙碌的身影依然活跃在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工程项目技术攻关一线、企业院校各类宣讲报告会的讲台、社会公益活动的现场……

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专家型工人,被誉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这场华丽转型的背后,窦铁成下足了“三个功夫”。

学习下“笨功夫”:从初中学历到工人教授

胡适曾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而窦铁成,就是那个肯下“笨功夫”的人。

1981年10月,窦铁成被录取到中铁一局职工学校学习培训,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培训。“当时参加学习的有单位推荐的老师傅,还有至少都是高中毕业的年轻人,我感到压力很大。”他下定决心“笨鸟先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学技术。培训的7个月期间,每当周末其他学员探亲访友、聚会玩耍时,他在学习。每天晚上只要教室亮着灯,一准能看到他奋笔疾书的身影。

“我坚信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结业时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名。”回到单位后,培训班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让他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很快,窦铁成就在单位举办的第一期电力专业培训班上,被聘为电力内外线工程老师。

“还有一段印象深刻的学习经历,是在坨子头变电所的时候。”窦铁成回忆道,1982年在唐山京秦铁路,坨子头变电所是他接触变配电施工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当时我刚学习完毕不久,工班没有技术员,工长就让我负责技术工作。”但他深知刚学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于是白天干活,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只有两扇大铁门的备用调压器室内,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一条条线、一个接点一个接点地分析解读图纸,细细琢磨设备如何安装、电缆怎么敷设。三个月时间,他把七套加起来一寸半厚的各类不同技术图纸齐齐画了一遍。最终工程顺利完工,并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至今那些学习的笔记我还保留着。”窦铁成说,记笔记的习惯贯穿他的职业生涯始终,工作40多年来,他累计写下90余本、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工作下“苦功夫”:奋斗足迹踏遍祖国山河

寂静的大山深处、广袤的戈壁沙漠……哪里有火热的施工现场,哪里就有工程人的身影。“工地就是我的战场。”窦铁成先后参加过京山、西康、东乌等铁路和京珠、泰赣等高速公路的施工,奋斗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山河。

东乌铁路,2007年冬天的鄂尔多斯草原日均气温接近零下二十摄氏度。交工送电的时刻临近,窦铁成带领团队连日奔波在长达190公里的三个牵引变电所和六个AT所之间。为使电缆敷设工作顺利进行,他细心琢磨图纸,计算材料尺寸,一脚高、一脚低,在牵引变电所的“战壕”里来回奔走。一天下来,腰痛、腿痛常常会在深夜袭来。“当一根根钢管敷设完毕、一根根电缆准确无误地穿入钢管进入控制屏时,一切苦累都烟消云散!”窦铁成说。听到东乌铁路上的第一声火车长鸣,便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没有攀登顶点的勇气,就不可能领略绝顶的风光。”这是他写在笔记中的一句话,在窦铁成身上,从来都不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毅力。

在秦皇岛南站配电所主体施工中,他和团队冒着海湾的大雪,高标准完成了工程任务,并总结出一套高寒气候下施工的宝贵经验;西康铁路通车前夕,窦铁成被派到营盘镇车站负责全盘工作,他们挺进秦岭深处施工,在荒无人烟的山顶上,靠人拉肩扛运送物资,书写传奇故事;乌鞘岭隧道地处祁连山脉,岭高林密,气候恶劣,窦铁成带队在密林里探路,在冻土上挖沟,跨悬崖布线,为施工架设电力线路……

“我相信世上没有白吃的苦,也没有白走的路。”四十多年来,窦铁成主持安装的近百座铁路、地铁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并安全运行。

创新下“细功夫”:灵感火花结出累累硕果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敢于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窦铁成常对工友们说的一句话。

“记忆最深的是电缆接头工艺的改进。”2009年7月,在深圳地铁三号线室内高压插拔头制作出现问题时,窦铁成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发现接续完成的电缆头外皮褶皱很多、不甚美观,于是他立即着手做起了另一个电缆头。热缩烘烤不仅是技术考验,更是身体考验。他全神贯注地投入,顾不得喷灯的蓝色火苗,也顾不得身子弯曲的形态。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大功告成,一个光洁如缎、美观如玉的电缆头呈现在大家眼前。

随后的几天,他的脖子像断了一样疼。徒弟们问:“师傅的脖子咋回事?”窦铁成开玩笑打趣道:“电缆的头好了,老窦的头坏了。”看着电缆头,他禁不住陷入思考:喷灯的火焰这么大,一不小心会烧坏别的导线,还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能不能改进接头工艺呢?心里装着这个问题,窦铁成不停地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专业书籍,决定用电吹风试试看。经班组反复试验,2000瓦的工业电吹风亮相工地,成功替代使用了几十年的喷灯。这个小小的革新成为电缆接续的全新“利器”,并广泛推广到其他专业的电缆施工。

多年来,窦铁成带领团队累计解决现场施工技术难题69项,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小革新38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效益1800余万元。一次次的灵感火花,结出了金灿灿的创新硕果。

日程表上写满了待办事项、技术咨询电话接打不停、讲座报告活动邀约不断……退休后还依然“档期满满”,会感觉疲倦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窦铁成爽朗一笑,仿佛沉浸在这种充实的快乐中:“我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光和热,把专业技术传给更多人,将劳模精神传播到更远处,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他的眼神深邃又坚定。

□本报记者  宁黛艳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