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菊集团动力车间电力保障组组长刘强
头戴安全帽,身挎电工包,上至查电路,下到换灯泡……这是刘强在爱菊人眼中的形象。作为爱菊集团动力车间电力保障组组长,25年的时间,刘强凭借潜心钻研与深耕细作,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长为保证集团动力运行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2021年“五一”前夕,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数千个值守的日夜,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责任障碍和事故
1995年7月,21岁的刘强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爱菊集团电工班工作。
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生疏的操作规程,刘强感到很不适应。但他没有被困难难住,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反复琢磨面粉加工的运行规程,熟悉车间的每一台设备,查阅面粉制作工艺图纸资料。旁人问他,你一个电工老往制粉车间跑什么。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熟悉制粉工艺流程,不熟悉每一个设备的性能参数,怎么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怎么拿出最好的电路铺设方案。
通过多年不断的积累,刘强不仅可以熟练应对粮油加工设备运行中的电路问题以及排除一些高尖端的自动化设备故障,同时也能够在设备维修、企业建设前期规划中提出电力方面的独特见解。
在爱菊集团从区域品牌向国际市场扩张的近几年,在车间建设和设备安装时,刘强拿出了20余项最优的线路铺设方案,为企业节约资金近20万元。历任车间主任都对刘强竖起了大拇指:“工作态度积极,技术过硬,设备有问题,随叫随到、执行力非常强”。
每逢下雨天,别人都在屋里,刘强却常常往外跑。“下雨要出去看看有没有电力安全隐患,我是电工,就要让施工用电没有隐患,把危险消除在萌芽阶段,不然是我的失职。”他说。
在工作中,刘强紧绷着“安全”这根弦,做好把门人。自2016年以来,他根据公司各工种和岗位的工作特点,协调相关部门修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等符合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近20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有人嫌他“多管闲事”“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刘强听了总是淡然一笑,“安全是红线,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能让身边的人平平安安,个人受点委屈也值。”
在数千个刘强值守的日夜,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责任障碍和事故。
爱菊集团动力车间电力保障组组长刘强
“国外工地现场环境多变,我不去谁去?”
近年来,刘强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爱菊集团港务区、豆制品基地、阿拉山口园区电控系统的开发、安全和安装调试工作,期间累计安装供电设备10余台,配合安装设备300余台,铺设线路近2万米。
2016年,爱菊集团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榨油厂。41岁的刘强毅然辞别爱人和女儿远赴异国他乡。
时值哈萨克斯坦最冷的一段时间,室外温度平均零下30多度,而电工作业又是以室外为主。时至今日,刘强对那段日子依然记忆尤新。“气温太低,我们每天干活都需要小心翼翼:电缆不能硬折,因为有可能一折就断;有的设备必须轻拿轻放,因为外壳遇冷变脆,可能一摔就碎;从衣服兜里伸出来带汗的手不能接触任何东西,因为手很可能瞬间就能被冻在钢铁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强带领大家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台800KVA箱式变压器的安装工作和变压器至车间800余米重达10余吨的主电源电缆任务,配合车间完成各类大小设备近100台。项目建设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安装、当年投产的目标,打破了当地人两年半才能出油的预言。
谈及为何选择主动请缨,刘强说:“我业务熟,哈萨克斯坦那边现场情况复杂多变,不到现场我不放心。再说了我是组长,我不去谁去。”
“医务工作者是一线,粮食保障是大后方,后方必须稳定”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在集团复工复产通知下发前,刘强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医务工作者是一线,粮食保障是大后方,我们电力保障组是后方的后方,后方必须稳定。”刘强说。
正月初一上午,刘强带上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来到车间,检修供电设备,查看线路。为了避免人员聚集,他把电力保障组三分之二的同事撵回了家,带着两个徒弟连续2个月没有回过家,吃住在车间。
真正的考验来自于2020年2月底,面对粮油超日常六倍,主食豆制品超三倍的需求压力,集团两大基地24小时运转,设备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2月24日晚,来自7公里外报修电话打破了子夜的宁静:故障抢修,急需送电。二话不说,刘强来不及穿上棉衣就急匆匆地骑着电动车赶往豆业基地。主食生产设备一旦停滞,第二天将会有近120家网点出现断货,由此产生的恐慌情绪蔓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调试,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无处不体现着闪光之处。刘强以睿智的思维方式、敬业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