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建六建集团浪潮西北总部基地建设项目的南地块,一个洋溢着活力、秉持专业精神的生产管理团队,正以他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共同绘制着项目建设的辉煌画卷。这个团队由周云龙、胡航、杨含、孙厚毅、张永平、段泓历、张腾越、王磊、张樊樊、高攀、柳东等成员组成,他们以团结协作的精神,齐心协力推进项目有序进展。
浪潮项目位于高新区云水六路与天谷六路交汇路口东南区域,总占地面积693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308733.85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共25栋建筑。项目南地块包含:1#、2#、3#、4#、5#、6#、7#、8#、9#、10#、11#、12#、13#、14#、15#、16#楼共计16栋楼,其中1#、2#、3#、4#、5#、6#、8#、9#、10#楼为地下一层,7#、11#、12#、13#、14#、15#、16#楼地下二层。
截至目前,南地块2#、3#、4#、6#、9#楼主体封顶,二次结构施工完成90%;10#楼筏板施工;11#楼二层主体施工;12#楼七层主体施工;13#楼三层主体施工;14#楼二层主体施工;15#楼负一层主体施工;16#楼一层主体施工。现场施工井然有序,各工种密切配合,力争按时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团队面临场地狭小、楼栋密集、高支模、超限梁等诸多挑战,他们凭借其卓越的专业技能和默契的团队协作,成功地攻克了这些难题。
精心布局,高效推进。面对场地狭小、楼栋密集,现场几乎无场地可利用,使得材料堆场和加工棚的布置极为困难,且现场负二层和负一层交错的难题,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团队通过周密的规划和细致的推演,确保了施工顺序的合理性,成功地完成了现场施工场部的布置。他们采取了逆向思维,根据施工顺序及完成时间倒排进度计划,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的高效推进。
特别是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对团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高支模结构复杂,对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其支撑体系、高空作业、荷载大、混凝土浇筑困难、模板支设及加固困难大等因素都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此外高支模的施工还需要考虑到与钢筋、混凝土等工程交叉作业的协调配合,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尤其是12#和13#楼一层南侧层高达9.6 米的高支模,无疑对施工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团队从设计阶段开始,便精心谋划,充分考虑各种荷载因素,确保支模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面对高空作业的难度,施工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逐一攻克难题。为了确保高支模工程的质量,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与工艺、高强度的支撑材料、精密的测量仪器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法,共同为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安全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在高支模工程中,项目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现场设置了完善的防护设施,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超限梁的施工同样考验着团队的智慧和能力。其中12#、13#、14#、15#、16#楼每层都存在超限梁(梁跨度大于9米,梁截面尺寸大于0.5㎡,施工荷载集中线荷载设计值大于20kN/m),由于其截面大、跨度大、荷载重等因素,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大,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且超限梁的混凝土浇筑需要严格控制浇筑顺序、浇筑速度和振捣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此外,超限梁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裂缝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团队采用了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工期,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厉行节约,降本增效。在这一系列挑战中,南地块团队彰显了卓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从设计到施工,从管理到技术,不仅迅速集结力量解决问题,还积极探索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在2#、3#、4#、6#、9#楼只有四层二次结构施工过程中,考虑到这五栋楼的特殊性,项目从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以及现场操作的可行性进行反复推演,最终采用悬挑式卸料平台和塔吊配合运输材料,这不仅考验了团队的协调能力,更优化了资源配置,体现了厉行节约和降本增效的原则。
正是依靠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南地块团队一一克服了场地限制、高支模和超限梁施工等重重困难,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浪潮西北总部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这句格言体现了浪潮项目生产管理团队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激励南地块团队不断前行、勇攀高峰的座右铭。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秉承“陕建铁军”作风,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刚 周云龙)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