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李沛。
7月17日,在西安国际港站,橘色的龙门吊下,五彩斑斓的集装箱整齐码放着。作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2023年,从这里发出的中欧班列超5000列。平均每10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从这里发车或驶离。
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铁路人的付出,李沛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国铁西安局西安国际港站值班站长,是车站“路港先锋”党员服务队的一员,也是今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见证开放之路
2010年,李沛响应支援北环建线号召,来到了新筑站。“那时新筑站只是四等小站,全站22名职工,7条到发线,只能办理列车会让作业,基本没有货运业务。”李沛说。
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首趟中欧班列(西安)从这里发车。西安开行的第一趟中欧班列李沛参与了编组,听说是跨国列车,他激动了很久。
十余年间,中欧班列(西安)运行网络逐渐织密,2019年12月,新筑站升级为一等货运站,2021年4月更名西安国际港站……作为西北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这里夜夜灯火通明,作业量与货运量较初期成倍增长,成了畅通欧亚商贸的“黄金通道”。
可以说,西安国际港站见证了李沛的成长,他与日夜兼程的班列,也一路见证着“黄金通道”的发展和陕西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
提升业务水平
“这十多年,我当过制动员、连结员、调车长等。在大家的努力下,车站形象有了很大改变,发展得也越来越好。”李沛说。
“担任连结员时为了练好基本功,我翻烂了3本行车规章,密密麻麻记满了6本学习笔记。”李沛说。后来,他尤其注重理清非正常情况下的调车作业,哪一步是关键、哪个环节最容易出错、哪个位置是难点,经过长时间研究摸索,总结出了许多调车工作法,得到了大家认可,也成了同事口中的调车“专家”。
随着站改进行,车站货物线、调车线越来越多,作业也随之复杂。为了更好指挥行车,李沛将站区7个岗点、59条线路、160多组道岔徒步走了一遍,走到哪儿就记到哪儿,逐线标记作业难点和注意事项,梳理出安全关键点9个,制定了安全卡控措施12条。
每班作业前,李沛都对列车到达始发、调车阶段计划、到发线运用、取送等提前进行安全预想,严格卡控每一项作业标准,保证每趟列车安全正点发出。
近些年,西安国际港站不断优化站场布局设计,李沛因常年在现场工作,认真分析过中欧班列在编组、解体、始发等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全程参与了3次站场扩能改造,中欧班列(西安)装卸编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培养技能人才
如今,中欧班列已是一道亮丽名片,李沛也走上了值班站长的岗位,他将经验悉数传授给青年人,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师傅要求严、标准高,差一点儿都不行。”徒弟邬远说。站场内每个信号机位置、观察道岔开通位置、感受车辆运行速度、核对车辆推送距离,默画站场示意图……每次交接班检查线路过程中,这都是李沛对徒弟的必考题目。
在现场,李沛手把手教邬远如何松闸、拧闸、掐管,讲述以前工作中出现的违章问题及如何防范。“师傅说得最多的就是安全,任何工作都和我说清楚、讲明白,再让我跟着练习。”邬远说。
“年轻人是团队的新鲜血液,我将日常室内教学转化为室外现场教学、讨论和业务PK等,调动了他们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李沛说,结合西安国际港站的线路改造及设备更新,他总结出关门车确认编挂等6种作业小技巧和软管漏风等7类应急处置作业办法,建立了西安国际港站“调车作业”微信交流群,让问题疑惑不过夜。
对于护航中欧班列,李沛总是提前到岗、多走一步、多瞧一眼。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主动在值班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把回家团聚的机会让给还没成家的年轻人,工作至今已连续12个春节在岗位上坚守。“看着一列列中欧班列驶向远方,我感到无比自豪。”李沛说。
□本报记者 郭雪婷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