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技能立身,通往成功的另一条路——听三位技能人才讲述从“工”到“匠”的成长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成才的道路纵横通达,学习并精通一门技能,向着大国工匠、大国巧匠的目标扎实前行,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选项。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我省3名从职业校院毕业的工匠人才,听听这些奔跑在技能成才道路上的“三秦健儿”是如何完成从“工”到“匠”的蝶变。
只要付出努力每个人都能出彩
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7103厂数控车工 何小虎
我出生于陕北延安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03年在电视上看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我就许下愿望,未来一定要从事航天事业。
2006年高考前,听亲戚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有机会进入航天系统从事技术工作,我暗下决心要报考,第一次没被录取,在二次补录时进入学校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
入学后,感觉离梦想更近一些,我就开始不断定目标。为增强自律意识,所有课程我都坐在前排做好笔记,与老师互动;职业院校重视技能水平,我就天天泡在实训基地苦练;只要有技能竞赛,我就抓住机会、全力以赴……
2010年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我以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被7103厂录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掌握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也让我感受到,只要心中有梦想,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入职初期,我有迷茫过。看到系统内诸多劳模、工匠等优秀技能人才,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一件事,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能做到?怎样为航天事业贡献价值?
印象最深的是,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国劳动模范曹化桥师傅,在直径200毫米的部件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最小的孔直径只有0.12毫米。他为了保护视力,不影响型号产品加工生产,数十年来,从不看电视、手机、电脑。他身上展现的航天精神,让我明白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匠。
于是,我又开始给自己定目标,要向大国工匠学习,下定决心穷尽一生磨炼技能。凭着自己的韧劲和“傻”劲,参加工作第三年,我加入系统的技术协会,开启了技能竞赛的职业生涯。与高技能人才切磋、取经,不断总结经验,攻克技术难题,我的技能水平也迅速提高。
从业以来,我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相关零部组件的机械加工工作。在技术攻关时,我经常日思夜想、反复测试、总结经验。目前,解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精密加工难题65项,获得创新技术受理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一种铌钨合金冷却液的制备和使用”发明被授权国际专利,这是公司首次以技能工人牵头申请并获得的第一个国际专利。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通过青联委员中产业工人占比的不断增加,我也真切感受到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与支持,产业工人在社会地位上不断提高。未来技能人才会有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
现在的我也正向大国工匠的目标不断努力,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在技能人才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收获自信。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坚持技能人才成长的道路自信,更专注于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把当前做好,在每一刻都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牟影影
个人名片
工种:
数控车工
工匠档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7103厂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匠人匠语:
“我深刻体会到,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要穷尽一生磨砺技能,以工匠之心,苦干实干,实现智造梦。”
技能绝活:
主要从事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空间站等为代表的各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相关产品的精密加工,被称为液体火箭心脏的“钻刻师”。
“无名小路”也能通往“绚丽舞台”
全国技术能手、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 李浩儒
时至今日,经常会想起《无名小路》这首歌,“林中有两条啊小路都望不到头,我来到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我选择了这一条却说不出理由”。
1993年的一个下午,我刚上初二,突然收到父亲煤气中毒病危的消息,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家里倾其所有为父亲治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父亲脱离危险,但恢复最佳时间为三至五年。为了父亲早日康复,我一边上学,一边坚持为父亲做康复训练。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父亲基本生活可以自理,这时我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高考。由于高考失利,家人劝我复读或者上民办高校,但是考虑到家庭现状和经济情况,我毅然决然选择报考技工院校。
1998年,我在西安煤矿机械学校车工专业学习,当时民办本科院校非常活跃,加之技术工人给人脏、累、两手油的印象,以致于很多人都离开了,而我选择坚持走在这条无名小路上。
既然选择了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于是,我每天总是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出教室,主动向师傅们请教学习,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毕业时不仅掌握所有理论知识,还可以独立操作车床加工零件。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精湛的技艺也叩响了踏上更高平台的大门。2000年毕业时,学校推荐我参加了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招录考试,我以理论和实操考试双第一的成绩入职研究院。
参加工作以后,我坚持多看、多学、多问的习惯,因为任何技艺都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更大成绩。在业余时间,我还自学数控车床加工知识。
在工作中,我自创了“糖葫芦式”加工方法,通过工艺改进,减少测量次数,使钻机接头加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利用自己专业特长,潜心研究数控加工尼龙技术难题,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该问题,在随钻测量钻杆加工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助推煤矿井下钻孔施工从“无控钻进”到“精确受控钻进”的跨越。
在科技创新项目《Φ73整体式宽叶片螺旋钻杆》中,我主持优化了加工工艺,提升了钻杆的加工精度,该钻杆2014年销售12600根,创造经济效益107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5年西安研究院创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追求自我进步的同时,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各类技能大赛前,我都会与参赛选手们一起交流、探讨,耐心细致地对选手们进行指导。还邀请大国工匠、三秦工匠到单位作交流报告,极大地激发职工尊重劳动、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热情。
“不怕榜上无名,相信脚下有路。”我选择了一条无名小路,但我走出了属于我的精彩、走出了人生广阔空间。回顾20多年成长之路,有艰辛,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为我选择的这条路而自豪。
□本报记者 牟影影
个人名片
工种:
数控车工
工匠档案: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三秦工匠等诸多荣誉称号。
匠人匠语: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作为一名工人,要的是自己优秀,作为一名工匠,就是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共同为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贡献智慧!”
技能绝活:
自创了“糖葫芦式”加工方法,通过工艺改进,减少测量次数,使钻机接头加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潜心研究数控加工尼龙技术难题,在随钻测量钻杆加工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助推煤矿井下钻孔施工从“无控钻进”到“精确受控钻进”的跨越。
每一次“奋不顾身”都令自己更强大
三秦工匠、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 张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什么玩具,我就喜欢捣鼓一些东西。正是从小养成爱动手的习惯,我对所有新鲜事物充满乐趣,也让我在面对新岗位、新设备时永葆激情。
2000年,我考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床加工技术专业。凭着对数控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在学校时就获得省级数学建模和数控技能大赛奖项。
2005年,我初到法士特公司壳一车间,从事加工中心操作,幸运地师从数控技术大拿黄万长老师,业务技能得到飞速进步。实习期间,车间从韩国进口了一台大型加工中心,师傅不顾别人反对把贵重设备交给我调试。师父的信任,调试任务的顺利完成,让我意识到,抓住每一次机遇,接受更多挑战。
2011年,公司组建试制车间,我第一个报名。因为这是新产品的“孵化器”,我要迎接新挑战。同事说:“放着好好的班组长不干,又跑去一线干活,还没车间挣得多,你图啥?”可我知道,新产品试制才是最大的“财富”,新岗位的平台更高,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也更多。
在某产品试制过程中,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我就吃住在单位,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经过调试,我发现利用CAM自动编程软件,对产品进行提前编程和模拟加工,既可以提前检验程序及加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又可以节省机床调试时间、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试制车间的第二年,我利用宏程序对机床进行二次编码,只增加一把小刻刀,就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同步进行打标,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在拥有众多高学历人才的研究院,我看到了自身短板,于是在进入试制车间的同一年,我通过了西安科技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其实,当时压力非常大,周内要把工作尽量往前赶,周末去学校给自己“充电”,很感谢自己一直坚持。
近年来,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传动系新产品同时启动,对新产品试制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公司首席培训师,我总是想尽办法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一线技术员工,通过授课、实操训练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工匠人才。
在一步步磨砺中,我从一名小徒弟成为了他人口中的“师傅”。这16年,有很多个达不到标准的“睡眠时间”,有好几次想要放弃的“一时冲动”,有过委屈、辛酸,甚至偶尔“怀疑自我”,但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次的“奋不顾身”都令自己更加强大。
其实,每一个人都潜藏着许多自己不知道的能量,去做一些让你害怕、辛苦,但有意义的事,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报记者 牟影影
个人名片
工种:
数控铣工
工匠档案: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试制车间数控铣工、公司首席技师。先后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最美青工、三秦工匠等荣誉称号。
匠人匠语: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从师傅身上传承的。我也会以初心铸匠心,引领更多技术工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技能绝活:
通过优化程序、补偿精度等手段,将零件公差控制在设计公差的一半。参与试制工作的“电控液力缓速器”以全新的传动系辅助制动安全装置打破了国际先进公司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及行业大奖。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