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市民在环城公园晨练。
去旅游打卡,以前只会问“好不好玩”,现在不一样了,要问“city不city啊”。
“city不city啊?”“好city啊!”这句刷屏的网络热梗出自一位外国博主在中国旅游时和妹妹的对话。由于语调“魔性”,吸引了许多网友模仿。在大家的演绎下,这句口语成了城市化、洋气、新颖,甚至是“刺激”的代名词。
根据《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西安上榜暑期国内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前五,同时位列入境游热门城市前五。西安暑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148%。7月3日,记者走上西安街头,带大家看看咱西安“city不city啊”。
环城公园 城墙边的慢时光
一大早,记者首先来到了环城公园。古树参天,枝叶茂盛,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公园内,晨练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活动。有的在打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有力;有的在跑步,轻盈的步伐在清晨的空气中留下生动的音符;有的干脆拿着小马扎,围坐在城墙根,与好友闲谈。此外,还有不同“派系”的广场舞“大军”。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歌曲,阿姨们开始了她们的舞蹈:有的手持彩扇,随着手臂的摆动,扇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有的裙摆飞扬,带动阵阵微风。
“我基本上天天来这里跳舞,因为这儿环境好,还不会影响周围的人。跳舞能锻炼身体,我也喜欢跟姐妹们在一起。”领舞的李书琴告诉记者,她就住在建国门附近,来环城公园锻炼是她多年形成的习惯。
环城公园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着西安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愉悦。
回坊风情街 美食与文化交融之地
记者来到回坊风情街时,天空下起了雨,但并不影响这里的人气。空气中不时飘来各种美食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街道两旁各种小吃摊点星罗棋布,摊主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羊肉串在炭火上烤得外焦里嫩,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腊牛肉夹馍、酸梅汤、卤汁凉粉等地道的陕西小吃,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道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烹饪技艺。
“来之前就在网上做了功课,说这家腊牛肉很有特色,今天专门过来,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排队,更想尝尝看了。”在北广济街,正在排队的四川游客黄洋说道,“西安不愧是碳水之都,每一样美食我都想尝尝。”
在这里,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欣赏建筑,或是感受文化,都能让人体会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多元和包容。这里不仅是游客的美食乐园,更是西安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记忆的载体。
7月3日,游客在书院门体验漆扇制作。
易俗社文化街区 在这里打开记忆的大门
走进易俗社文化街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人瞬间“穿越”回20世纪。
红砖墙、水泥地面、铁制的门窗,每一处都透露出一种质朴。
走在街区里,耳边不时传来怀旧歌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张学友的《吻别》,熟悉的旋律,让人不禁回忆起那个年代。
记者走进一家怀旧零食店。墙上贴满了“80后”“90后”熟悉的明星海报和卡通人物,老式的收音机和胶片相机更是让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果丹皮、大大泡泡糖、麦丽素、小浣熊干脆面,应有尽有。
“这些零食都是我小时候的最爱。”正在挑选零食的王雨感慨地说。她拿起一包酸梅粉,回忆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零食的快乐时光。
穿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蓝色条纹衫的孙老板正忙碌地补货:“我一直想开一家这样的店,把小时候吃过的那些美味零食重新聚集在一起,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回童年的记忆。”
书院门 把传统文化带回家
作为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之一,书院门在西安城中独树一帜。
“书法是我多年的爱好,看到大家都喜欢我写的字,我也很有成就感,希望自己能够把书法艺术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西安书院门古玩艺术城里,写了20多年书法的白师傅在自己摊位前,一边写字一边说着。只见白师傅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一个个遒劲有力的汉字逐渐显现出来。路过的游客也被吸引,纷纷停下脚步围观。
行走在书院门步行街,两边古色古香的建筑大多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典雅的气息。各式各样的小摊店铺也多与传统文化相关。有的卖古籍字画,有的展示传统手工艺品,有的提供非遗技艺体验,还有的售卖文房四宝。每家店铺也许面积并不大,但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安的“city”,不止步于城市化的程度之高,更在于它的包容与融合。这里,汉唐遗风与现代气息交织,东方含蓄与西方开放相融;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聆听历史的低语,感受文化的脉动,体验生活的美好。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大声说出一句:“西安,city滴很!”
文/本报记者 石喻涵 余慧敏 实习生 白娇 图/本报记者 马昭 实习生 高源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