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上来说集中供冷更适合南方地区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给集中供冷推广提供更强动力
每逢夏季高温时节,集中供冷这一老技术就会重新焕发青春。早在2000年国家就鼓励各地区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供冷,入伏后,集中供冷相关话题又多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国内已有城市实现区域集中制冷
2000年,我国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鼓励各地区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供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自此,中国城市步入了建设区域供冷系统的探索。目前,广州大学城、深圳前海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济南CBD片区等区域采用了集中供冷方式,并已投入运行。
广州大学城是我国最早实行集中供冷的区域之一,也是当时全球供冷量最大的区域供冷项目之一。大学城由10所大学及中心区构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大学城能源系统采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又称“冷热电三联供”,整个系统由分布式能源站、区域供冷系统和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组成。数据显示,广州城投大学城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吨,相当于2600亩森林的碳汇能力。
济南CBD片区2022年开始集中供冷模式试运行,采用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冷暖同供网,冬天供暖夏季供冷——同一套管网系统,覆盖片区商场、写字楼等。从试运行供冷面积的20多万平方米,2023年夏季“山、河、湖、泉、城”五座超高层在内的110万平方米集中供冷接入,截至今年6月中旬实际供冷面积已达到45万平方米。从节能减排上来说,随着供冷范围不断增加,供冷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以后,每年可以减少大约1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相当于1万户家庭整个夏季空调制冷所产生的碳排放。
西安哪些地方能享受集中供冷?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土门地区集中供热(冷)一期工程项目,是西安市重点项目,是莲湖区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建设的PPP项目。采用污水源热泵+燃气热水机组的联合能源方式,利用附近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为土门四村连片综合改造区域提供集中供热供冷服务,其中供热面积312.71万平方米,供冷面积81.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亿元。
西安高新区中央创新区也将采用区域集中供热供冷,由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提供热、冷等综合能源服务。按照西安高新区中央创新区能源专项方案,建设能源站和分布式微站,为区域内进行供能。方案实施后,可有效降低楼宇电力负荷,降低用户自建空调系统的投资费用,为用户提供优质能源。同时,应用该方案可使整个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6.6%,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100%,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万吨,具有良好的节能低碳效应。
西安市港务中路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通过中深层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实现集中供热和制冷。能量来自地热,整个过程不抽取地下水,也不使用地下水。在园区钻7个2000米深的换热孔,就能满足约13.6万平方米的区域、1549户住户的供热需求,再利用已有的热泵加装冷却塔,就可在夏天切换成一个“超级中央空调”,住户打开室内风机就能够享受到“夏日清凉”,并能根据室内的控制面板灵活调节温度。
华商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西安土门地区集中供热(冷)工程及高新区中央创新区集中供冷热工程都在推进中,未正式运行。港务区的保障房项目已经建成,但还未开始分配,集中供冷供热也未正式运行。
南方比北方、公建比居民用户更适宜集中供冷
集中供冷的原理与冬季集中供暖相似,是在冷站调节水温后,以管道输送冷水到用户终端来制冷。华商报记者采访建筑及节能行业内人士,其表示集中供冷是面向一定区域的,单个建筑内使用中央空调不能称之为集中供冷,“集中供冷供热相似,最简单的是看其是否布设区域管网。”专家表示,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最多的是电,夜间利用富余电力蓄冰、白天用储存冰提供制冷服务,实现夏季用电的“移峰填谷”,降低用电负荷。
专家表示,从地域上来说集中供冷更适合南方地区,南方地区需供冷期从三四月一直延续到10月,比地处北方的西安供冷期更长,较长的供冷期才能保证投资较快收回。另外,已经实施的集中供冷区域主要是大学城、商务区等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的城市新建公共场所,服务办公楼、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公建用户。
使用集中制冷,减少了建筑用于空调制冷的电增容费,不用再建空调设备机房,建筑美观度增加,单个建筑减少热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区域集中供冷能效大大高于分体空调和分散式中央空调,节能效果显著。集中供冷建设及使用成本低于楼宇单独空调机组的成本,对于一般商业建筑两者的建设及使用成本相当。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需求的个性化更适合分体空调。在我国南方城市部分已推广集中供冷的小区里,住户每月供冷费达数百元,与空调电费相当甚至略高。不过,从减排紧迫性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在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显然将给集中供冷的推广提供更强动力。 华商报记者 李婧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