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他们都在操心自己的发际线!年轻人植发真的是刚需吗?
2020-10-30 08:42:16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操心发际线:90后向左,00后向右

  “那天加完班回家后,我对着镜子撩开头发,被自己的发际线吓了一跳。”回忆起决定植发的那个夜晚,28岁的沈浩记忆犹新。

  沈浩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虽然工作也就一年多,但加班到深夜的日子数都数不过来。每天和代码打交道的他十分内向,而发际线上移更让他沉默寡言,“整天戴着帽子,自己都嫌弃自己”。

  像沈浩这样被脱发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据某电商平台发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在该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

 

  然而,现在步入植发之列的,已经不乏00后了。

  90后植发:拆东墙补西墙

  “我不想像我姥爷一样。”沈浩手机照片里的老人,光头。

  可是,他脱发的迹象来得更早一些。

  沈浩额角很高,“大三的时候,一个新生张口就叫我‘老师’,太郁闷了。”沈浩说,同学们也觉得自己很“显老”。渐渐地,一向大大咧咧的沈浩变得没那么开朗,甚至“不太愿意出门”。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头发,并在网上买防脱洗发水和一些护发产品,改善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

  研究表明,由于脱发区毛囊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和/或Ⅱ型5α还原酶基因表达升高,从而导致雄激素对易感毛囊的作用增大,进而使毛囊出现进展性的微型化和脱落。一般来说,脱发初期,可以通过用药来改善,而植发手术一般是最后的选择。

  1993年出生的张寒就是如此。他自高中开始脱发,断断续续吃了不少抑制雄激素分泌的药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脱发问题。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让他成了“熬夜一级冠军”。只是,重新吃药已经拯救不了执意弃他而去的头发。

  与药物治疗相比,植发手术的效果更“立竿见影”,比如哪里脱发种哪里,一般在6-12个月内就可以看到效果,精确性更高。一家植发机构的咨询顾问郝佳音表示,“来植发的人中,金融和IT行业最多。”

  雍禾植发医务管理部主任李新枫介绍说,植发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让对雄激素最不敏感的后枕部毛囊来支援脱发区域。后枕部毛囊也是有限且不可再生资源,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过程。所以处于脱发稳定期的人才适合植发手术。

  某家知名植发机构的价目表显示,植发费用以毛囊为单位计算。不同的手术操作,因其精细度的差异,价格在10元到100元/单位不等,发际线移植13元/单位,而加密植发则相对更贵,每单位毛囊要20元。

  2018年年底,沈浩抽出一个休息日,做了植发手术。他趴在病床上,先进行毛囊提取,6个医生围着他忙活,注射麻醉剂、打入生理盐水确保头皮蓬松。8个小时,后枕部2000多个毛囊,让沈浩的发际线前移了一厘米。

  其实,手术只是第一步。张寒真正担心的是做完手术后的那几个月。比如,术后的脱发期,不仅是植发区域,原本健康区域的头发也会掉。一方面担心自己的4万元打了水漂,另一方面,毛囊移一个就少一个,倘若这次新发掉光,他恐怕没有勇气再来一次。

  还好,他的手术成功了。如今,一年过去,已经没人能看出他植发的痕迹,等到他回家时,甚至爸妈都没有问起他是否植过发。

  “虽然医生说种植部分的头发是‘永久性’的,但还是不敢熬夜。”沈浩说,自从植发完,他不再没日没夜地加班,即便项目赶进度,也会催促自己尽快完成。“现在我的头发可值钱了。”沈浩笑称。

  张寒的焦虑来自于头发的后续养护,如果情况不好,他打算再做一次加密。

  00后:“我要明星同款发际线”

  在雍禾植发北京三里屯院部的接待大厅里,一面巨大的Led面板惹人注目。面板大半边动态展示全国雍禾植发手术室的直播,不断有人穿着病号服走进手术间,头顶这片“隐秘的角落”也被展露无遗。

  面板的另一边,则动态更新着一些数字,比如近半的植发人群都是90后、00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毛发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蒋文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春期发际线后移是不可逆的,只不过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一些。

  不过,身在植发行业的李新枫发现,并非所有植发者都是因为脱发困扰选择手术。他发现,植发正逐渐从功能型向美学型转变,这个趋势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

  “很多年轻女性有了韩式发际线、中国传统美人尖、波浪形发际线等具体的审美标准,也会参照明星发际线要求定制。比如女生喜欢拿赵丽颖的照片,男生则更倾向于吴彦祖和刘德华。”他说。

  “女性相对男性顾客比重开始增加。在需求上,男性植发大都为了年轻,女性更多则是追求完美。” 碧莲盛品牌总监丁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吴萱今年大三,就读于西南林业大学。她的困扰在于跑步时迎风而现的大脑门——发际线高,从小离不开刘海儿。

  “有一次洗漱,我用发箍把刘海儿全部箍上去,很快就被朋友们围观。她们说没有刘海儿的我颜值下降好多。”吴萱嘴上和朋友们一起自嘲,心里却也更加坚定了植发的决心,“没有考虑任何生发产品,直接去植发”。

  今年7月下旬,在妈妈的陪同下,吴萱如愿在7年前表哥曾植过发的植发机构做了手术。

  2585个毛囊单位,顺着黑色的记号笔,化作花瓣发际线和美人尖,吹散了“童年阴影”。

  虽然明知有1-3个月的脱落期,但看着床单、枕头上的小发茬,吴萱还是心惊肉跳——每个毛囊单位15元,“掉的都是钱”。

  两个月里,吴萱小心呵护着额头上的新毛囊,像等待种子发芽一样盼着新头发。还好,吴萱等到了,新扎根的头发接二连三冒了出来。如果半年后恢复良好,一切都将如愿。

  据李新枫介绍,抱着变美的心态前来植发的00后,不在少数。甚至有家长带刚高考完的孩子来植发,比如,“考试成绩不错,奖励一个发际线!”

  00后王飒,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播音主持专业。她会在周末兼职一些活动主持类的工作,几个月攒下来的收入,用来把发际线前移1厘米左右。尽管王飒的咨询医师认为她“发量并不少,发际线也在正常范围内。”

  头顶加密、发际线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对美的渴求。碧莲盛植发机构北京院长任仲娇表示,种植胡须、眉毛、鬓角等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项目。不少男性为追求棱角分明的轮廓感,选择将后枕部毛囊移到鬓角、胡须部位。相对于填补发际线,这类项目所需毛囊单位不多,“基本上几百个单位。”

  年轻人植发真的是刚需吗

  日益旺盛的增发需求撬动企业商机。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植发行业2016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7亿元,到2019年时已增长到约163亿元,增幅约为186%,预计到2020年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从事医疗行业多年的丁军表示,2017年植发市场规模发展迅猛,逐渐从医美分支转变为独立产业。一家知名植发机构的工作人员坦言,他们的北京院部正在紧急扩建,直营院部将由32家扩充至50家左右。另一家植发机构则是平均每两三个月就要开一家分院,“2005年,我们平均一个月只能做10到20台手术,而现在已经增长至6000台/月。”

  市场规模一路“高歌猛进”,各大企业也在不断争夺用户增量。与早期铺天盖地的线上信息流广告相比,如今的植发广告有了向户外场所蔓延的趋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消费者心中脱颖而出,是不少植发机构首先要解决的事。户外广告虽然宛如大海捞针,但却能对用户构成高频且强制的触达,不失为品牌抢占知名度的好机会。因此很多植发广告都只有简单粗暴的几个大字——“XX植发”。雍禾植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玉将其称之为“教育市场”。

  对此,他给出一组数据:目前植发行业整体广告投放占营业额的25%-30%。就雍禾单家来说,2016年前,线上广告占据95%以上,如今这个数字下降到60%,对应的是户外广告提高到40%。

  电梯间、公交站、地铁通道等目之所及范围内,植发广告总是以最简单的画面和文案直击人心。不仅线下如此,“令人头秃”“人间蒲公英”“别人脱单我脱发”……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将头发话题搬到台面上讨论,即使没有脱发困扰的年轻人,也愿意加入到这种戏谑性的调侃中。他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热梗,将话题推向新的高潮。

  生活令人头秃的哀嚎遍地,但从医学角度来讲,一个普通人每天正常掉发30-100根,季节性脱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只要不属于脂溢性脱发,在改善熬夜、压力等短期因素后,脱发情况有可能会好转。

  从业近30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段行武对植发持保守态度,他更希望年轻人关注脱发本身。

  “脱发在年轻人中发病率越来越高,遗传和生活习惯是影响脱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调节作息时间,还是使用护发产品,可能会起到延缓作用,但不能让脱发现象彻底消失。”段行武说。

  熬夜、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常态。“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脱发。市面上很多生发产品只是噱头,抓住了年轻人脱发的焦虑心理,但并不能根除脱发。”段行武介绍,生活习惯改善了,脱发现象自然会缓解,“而且整个人的状态都是健康的。”

  张玉也表示,“脱发的治疗手段是一座金字塔,植发只是金字塔的顶端”。他继续说,药物、养护、激光等都可以达到一定效果,关键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不同阶段选对不同方式。

  在某社交平台中,一篇篇分享植发经历的文章,仍被讨论得热火朝天。吴萱时不时上来更新自己的植发日记,她大大方方地晒出自己的脑门。前来求攻略的 “发友”们跃跃欲试,但她也会回复对方:“最好先了解一下自身情况,清楚自己的需求。”

  (应采访对象要求,沈浩、张寒、吴萱、王飒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茜 罗伊璠 陈垠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