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事科普工作30余年的‘老兵’,得知陕西将组织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的消息,我内心十分激动。这是对一线科普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激励,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好科普工作的信心和决心。”5月15日,陕西科技馆科普工作人员王冰说。
我省共有科普工作者7万余人。科普工作者职称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科普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切实打通这一“堵点”,培育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专职科普工作队伍,日前,省科协、省人社厅联合发布全省科普职称评价标准,将共同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表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同等重要。省科协将充分借鉴、吸收省级有关单位和广大专家学者意见,反复修订完善各项评审标准条件,确保严谨科学推进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努力为科普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据介绍,科普专业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级,其中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对应名称依次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在我省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中专职从事科普管理、科普研究、科普创作、传播推广、校外科技辅导和其他科普实践的人员,以及专业从事上述科普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报。
在评审条件上,评审将进一步打破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申报渠道;将科普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性科普作品、科普展览、科普活动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改变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改变片面将论文、著作、专利、资金数量等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做法,防止简单量化、重数量轻质量。
在评审机制上,评审将采取面试答辩、业绩展示、专家评议等多种方式,立足品德、学历、资历、工作能力等条件,着重评价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成果。
“我们将组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高质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确保有实绩的科普人才脱颖而出,促进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李豫琦说。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