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对外公布。公报显示,2023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为1307.82万,比上年末增加8.23万。其中,男性人口667.52万人,占51.04%;女性人口640.30万人,占48.96%;城镇人口1044.69万人,城镇化率79.88%;出生人口10.75万人,出生率8.22‰;死亡人口10.28万人,死亡率7.86‰;自然增长率0.36‰。这是自2017年以来,西安常住人口年度增量首次没能延续10万+的高增长。
从2017年至2023年 西安市常住人口规模走势分三个阶段
2017年,西安与武汉、成都、南京、郑州、长沙等一众城市掀起“抢人大战”,纷纷使出“大招”,诞生了多个人口千万级城市。
以西安为例,情况如下:
2017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905.68万人,其中西咸新区咸阳片区60.59万人。
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
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20.3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9.98万人。
2020年:这一年适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对外公布的数据精确到了个位数:12952907人(包括西咸新区咸阳片区),比上年的人口抽查数据足足多出了274.9万。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99.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9万人。
从2017年至2023年,西安市常住人口规模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17年至2019年:这三年间,西安在“抢人大战”中战果颇丰,人口突破千万。曾有媒体梳理了2017年—2019年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排名,西安位列榜首,超过了杭州、重庆、长沙、成都、郑州等一众热门城市。
2020年至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让西安摸清了全市常住人口的真实“家底”,这座古城的人口规模不知不觉间已经跃升到了1300万量级。
2022年至今:2021年6月,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由此带动了西安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的连锁反应——因为不再包含西咸新区共管区,2022年西安市常住人口出现了肉眼可见地下降,但纵向同口径比较全市常住人口依然保持了10万+增量,只是不复此前那般猛涨之势。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进一步下滑,近7年来首度未能达到10万+。
如果说第一阶段人口数量的起飞,主要是“抢人大战”的功劳,第二阶段人口的猛涨是因为人口普查的缘故,那么,在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后,这座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量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三个重要因素影响西安常住人口规模
在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来,从2017年至2023年,影响西安常住人口规模的,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西咸新区管理体制的调整,这主要体现在2022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上。一是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在“七普”之前,西安市常住人口规模显然是被严重“低估”了。另一个是人口新政,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公开报道显示,7年间,西安大体上经历了8次政策调整:
2017年3月1日 西安市出台了史上最低门槛的户籍新政,其中提出“三放四降”: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落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2017年6月中旬 西安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2018年2月1日 西安户籍新政2.0版升级开始,个人落户一站式全办结,通过学历、人才、投资纳税落户的,即便是落在集体户上,也可同步完成举家迁入。
2018年3月5日 网络“掌上户籍”绿色通道正式运行,即凭学历落西安社区集体户,只需通过“掌上户籍室”App提交资料即可。
2018年3月23日 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完成落户西安。
2018年4月26日 西安公安户籍新政再推重磅举措,全面开放了在西安创业的35岁以下企业法人、股东和企业员工落户。
2019年2月13日 西安落户的条件再次放宽,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均可落户西安,本科(含)以上学历不受年龄限制。
2023年10月13日 西安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户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此番优化的初衷,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超大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部署要求和公安部关于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有关安排,进一步优化户籍管理工作制度供给,更好服务保障西安高质量发展”。有媒体分析指出,在人才引进落户以及非户籍人口落户等9大方面均提高了一定的“门槛”,“西安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承载力和管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进入新阶段必然要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优化。”
从“抢人”向“抢人才”转变 城市常住人口进入低速增长期
从2022年开始,全国总人口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在低生育率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城市人口的增加,更多还要依赖于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客观上也会减缓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数据,省会城市、大城市大多延续了增长。
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增加21.9万人
郑州:常住人口1300.8万人,增加18.0万人
杭州:常住人口为1252.2万人,增加14.6万人
成都: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增加13.5万人
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45万人。增加11.56万人
广州:常住人口1882.7万人,增加9.3万人
宁波: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增加7.9万人
南京:常住人口954.7万人,增加5.59万人
长春:常住人口910.19万人,增加4.34万人
武汉:常住人口1377.40万人,增加3.5万人
厦门:常住人口532.70万人,增加1.9万人
北京:常住人口2185.8万人,增加1.5万人
天津:常住人口1364万人,增加1万人
石家庄:常住总人口1123.35万人,增加1万人
不过,也有特例,比如重庆,2023年年末常住人口反而减少了21.91万人。当然,重庆并非第一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大城市,广州2022年就是人口负增长,只不过,2023年又重回正增长。
所以,西安8万多的增量,算得上是个亮眼的数据。
在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看来,人往高处走,城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当更多的城市从“抢人”向“抢人才”转变,未来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或许已经进入了低速增长期。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全保说,“西安增加了8.23万人,增量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前列。”姜全保认为,促进西安市人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就业机会;二是教育医疗资源充足,而且落户政策宽松有吸引力;三是高校多毕业生多,到西部就业的学生增多。
姜全保建议,“未来促进人口增长,西安市可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通过着力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巩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创新动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通过产业升级,有序恢复市场需求,推进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高收入水平;三是了解当前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情况,出台更全面更优惠的引才政策和措施,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合作、创新创业引进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产业、人才、就业、收入的协调良性循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西安常住人口的增长——在国家层面,户口迁移政策已经全面放开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基本取消,300万以上城市的落户条件有序放宽。东部地区除极少数超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区除个别省会(首府)城市外,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具体到陕西而言,2024年,陕西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进一步完善“实际工作+实际居住”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实现省内(除西安市外)户口通迁。 记者 杨鹏 付启梦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