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再给孩子打疫苗了?”这是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后,诸多家长心中的纠结。8月13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胡伟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说:“疫苗的发明和预防接种是人类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疫苗接种的普及,避免了无数儿童残疾和死亡。所以,疫苗是必须要打的。”
疫苗控制传染病功不可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在寻找战胜各种传染病的方法。虽然疫苗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通过接种疫苗,许多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胡伟军说。
疫苗在我国对抗传染病的斗争中,也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免疫规划,通过接种疫苗,大大降低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口服小儿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国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自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000例。在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数十万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流脑发病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我国乙脑发病最高年份报告有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胡伟军说。
疫苗令全省传染病发病率降至低点
陕西省从最开始的“4苗防6病”,即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4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6种疾病,到2002年将新生儿乙肝,2004年将乙脑、流脑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形成“7苗防9病”,再到2008年正式启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麻腮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形成了目前“11苗防12病”的免疫规划格局。
通过疫苗接种,我省麻疹发病率由使用前的1050/10万降至目前的1/10万以下;全省连续20年无白喉确诊病例;乙脑、流脑、百日咳、破伤风等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这些都是疫苗的功劳。正是因为疫苗接种,才使得这些重大传染病不再威胁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的健康。”胡伟军说。
我国民间也素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麻疹。1950年—1965年,我国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433/10万,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广泛使用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尤其是实施麻疹疫苗儿童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持续下降并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疫苗是一定要打的
“从表面上看,预防接种主要是针对易感人群,其实疫苗在提高个体免疫水平的同时,必然会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有助于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有传染源侵入,由于大部分易感者接种了疫苗,得到了免疫保护,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概率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链被人为阻断,传播的范围受到限制,减少了传染病扩散和蔓延的可能性。”胡伟军说。
那么,我国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到底如何呢?
有关报道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用疫苗生产国,据2006年—2017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提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生产5000批、7亿计量单位的疫苗数量,11年来共检查出不合格批次317批、1900万人份,合格批次率大于99.30%,合格计量率高于99.99%。
因此,我国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必须予以认可的。虽然现在很多疾病都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但是大量经验证明,一旦疫苗接种率低到一定程度,某些濒临灭绝的疾病可能很快又会在人群中重现。大规模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一些对生命威胁大、传染性强的疾病,能有效将疾病的发生率控制在极低的水平。“所以提醒所有父母,给孩子进行疫苗接种很重要,是对他一生负责任的爱与呵护。大家千万不能忽略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疫苗一定是要打的。”胡伟军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