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少年眼里无乡愁
2014-04-24 22:12:55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5日
  ·阎冬·
  “清风绕榻传诗韵,雅蝶临窗拘墨香。”这是老书法家马德馥先生写给兰增干的赠言。这句赠言既是对增干贤弟孜孜不倦耕耘文学、书法艺术天地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他淡雅文风、高贵人格的准确描述。
  在我与增干相识的近二十年里,他总是在忙忙活活地做新闻的间隙,默默无闻、与世无争地行走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之间,勤勤恳恳,日复一日,追寻着属于内心的那份伴着墨香的清纯人生,于繁杂浮躁、物欲情欲横流的“非人文环境”中,成就着自己的文学梦想。鸟儿因为有梦才飞得高,人生因为有梦才走得远。正是因为心中有文学梦,增干在出版了诗集《爱火》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又拿出了诗集《生灵们》、散文集《我的农具》和长篇小说《秦岭狼人》。既有厚积薄发之势,更是情之所至使然。
  少年眼里无乡愁。在去贵阳的火车上,增干的《我的农具》伴随我度过了漫长而愉快的一天零一夜。在反复阅读和细心品味中,我认为,《我的农具》既是对农耕文明的怀念,更写出了一代人无法抹去的乡愁。在我们这些“70后”,尤其是在农村成长,大学
  毕业后又来到城市生活的人的记忆里,童年是清苦的,快乐的。尽管有时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光着脚丫子背着竹笼去割草……但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记忆里,我童年的清晨是被大槐树上的钟声敲醒的,当我背着薄薄的书包走在上学的小路上,父辈们便扛着犁拽着牛来到田间耕作。太阳,被他们挑在犁铧上,从东山挑到西山,再挑到夏日黄昏池塘里孩子光屁股上金光闪闪的余晖。一天又一天,就这么快乐无忧地度过。尽管为了生活,大人们愁得睁不开眼、吃不下饭,我们却不知烦忧地成长着。不知不觉间,我们长大了,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农村,来到祖辈终生向往的城市,在这块并不适合生长庄稼和童年的水泥地上滚打摸爬,为工作,为房子,为车子,为老婆孩子,紧紧张张,晃晃悠悠,十几年又过去了。当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也许突然会想起童年、想起乡下;当我们无所欲求的时候,也许会想起令人牵肠挂肚的母亲,想起消失在田野的老黄牛。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这份乡愁随着时间的延续、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更浓。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人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方才能读懂那份烙印在心间、遗失在现代农业所替代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的“农耕文明”里的乡愁。增干在《我的农具》的后记里写到:“2014年就要来到了,我的人生走过了39个春秋,当年那个踌躇满志的小伙子,如今也是奔四的人了!”男人四十,已到中年,不愁才怪呢?但这份愁,又是独特的深沉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声音。
  增干小我几岁,我俩人生经历也大致相似,都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文学青年到记者、作家。当我们在寻找文学创作的精神家园的时候,农村和童年是绕不过去的。在我们这代人积贫积弱的童年,是没有变形金刚和玩具车的,我们是农民的儿子,要跟在牛屁股后面捡牛粪长大。在没有玩具的童年,木杈、锄头、架子车、耧、镰刀等等这些农具,既是我们的玩具,又是我们协助长辈们劳作的工具,我们爱它们又恨它们;麦垛、玉米地、池塘或者小河,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又是构成乡愁的根源,我们当初远离它们今天又想念它们。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这些镶嵌了一代人复杂而真实感情的农具、器具,“已落满了灰尘散落在墙角,静静如文物……”剩下的只有怀念了!
  在传统文学编织的情景和情节被“网络快餐”式的文字所扼杀得一穷二白的时候,生活在钢筋水泥禁锢下的城里人已经找不到故乡了,乡愁便是无病呻吟的哀叹。好在增干用他细腻的文笔、丰富的情感,抒写着沾满泥土气息的乡愁,留住了一代人的童年和几辈辈人创造的农耕文明。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