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1日
1944年9月8日,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参加张思德追悼会的毛泽东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让人们了解到一个平凡战士,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任劳任怨的精神。如今,国网陕西(延安)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默默坚守十五年,让延安精神在这里延续。
“孩子,今天‘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给咱家换了电线,还凑钱给爷爷买了一部新电话,你知道爷爷有多高兴吗……”电话这头,再次听见孙子的声音,枣园镇80岁高龄的残疾老人李铁虎满含热泪,拉着服务队队员张军明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虽然我没见过张思德本
人,但是我觉得他们就是张思德。”这可能是对这支电力服务队最高的评价了吧。说这话的白殿杨老汉是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的忠实“粉丝”,随身携带着一张“张思德电力服务
队”联系卡,不管谁家遇到用电故障,白老汉都会说:“快给‘张思德电力服务队’打电话,他们保管给你修好。”1999年,为了让延安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最贴心的服务,延安供电局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发出了做张思德式员工,用张思德精神用心服务圣地人民的倡议,成立了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在枣园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队员们庄重宣誓: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为客户服务。
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共有12名队员,管辖着延安市枣园、河庄坪两乡镇的近5000用户,其中还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枣园革命旧址等重要客户。
多年来,无论是单位用户还是山区百姓,只要出现用电故障,打来报修电话,队员们不管何时何地,都及时周到地上门服务。成立15年以来,他们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接待客户热心、践行承诺真心、履行职责精心、售后服务诚心、志愿服务爱心的“五心”特色服务。
把爱心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是服务队队员们共同的心愿。在服务队里,有着一份特殊的服务档案,记录着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与特困户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服务项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只要他们有需要,服务队员就会为他们进行上门服务。
“这些娃娃真亲!我腿脚不好,家又住在山里,十五年了,娃娃们上门收电费,还为俺们干家务,太感谢他们了!”家住延安枣园镇温家沟村的孤寡老人梁存定夫妻称赞“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的队员们。
梁存定夫妻是村里的五保户,无儿无女,没有固定收入,仅靠政府的津贴和每年家里种的一些玉米过活。两位老人都已年近70高龄了,梁大妈患有严重的腿疾,天天拄着双拐,行动十分不便。从1999年起,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冬日还是烈日当空的炎夏,服务队的队员们始终坚持轮流照顾梁存定二老。每年过年过节都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礼物,服务队队员还凑钱为二老装上了电话,给他们送上一张“便民服务卡”,并嘱咐他们有事
就打电话。
“晓峰是我的半个儿!这么些年,俺们老两口全凭晓峰他们,不然这日子可苦多了啊!”梁大妈回忆起“儿子救父”时有些情绪激动。她告诉记者,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老伴趴在床上说心慌得不行,可是梁大妈腿脚不方便,又下着大雪,正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时,她看见了压在桌子玻璃下面的便民服务卡,赶紧就打给了张思德电力服务队。不一会,队员孙晓峰他们就赶到了,下着大雪车开不上来,他们就背着大叔往山下走,天冷路滑,走上一段路就得换另一个人背,就这样一路疾走到了山下。等到了医院,医生告诉梁大妈,要是晚来一会,就有生命危险了。而这些举动在孙晓峰他们眼里看来并不算什么义举,他们面对赞许只是淡淡回应一句:“我们是‘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帮助我们的客户是应该的。”2013年7月,延安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灾害,暴雨使得延安地区供电设备严重损毁。7月8日延安地区第一轮强降雨到来,队员们每日都挨村挨家挨户对供电设施进行巡视和隐患排查。7月25日8时26分,一场强降雨再次袭击延安,服务队所辖区域部分线路全停、杆倒线断,相继跳闸,造成周边乡镇断电。
一连数日,在田地里、在泥潭里、在枣园地区的最高处、在最险点,从“暴雨”到“暴晒”,从白天到黑
夜,处处都有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在河畔,抢修队员喊着只有他们自己懂的“走、前”口号,齐心协力搬运临时抢修塔的底座;在应急照明灯下,队员们仔细在地面组装杆塔;在深坑中,队员们用铲子使劲凿着坑壁上的石块以便稳固地基……他们和时间赛跑、和暴雨抗击,面对考验,“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的队员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五年来,感人的事迹太多太多,他们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娴熟的业务技能、悉心周到的服务工作,谱写了一曲曲供电人无私奉献、竭诚为民的颂歌。国网陕西(延安)张思德电力服务队队长王龙说:“客户就是我的父老乡亲!哪里有需要,哪里有故障,我和我的队员们定会义无反顾,奔赴哪里,为老区父老乡亲更好地服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真正成为了新时代张思德精神的实践者。
本报记者钟洁
通讯员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