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处理厂副厂长王小强检查陕京一线输送管道送气情况送气情况。。
2月21日,晴,微风。陕西榆林市米脂县西郊姬家峁村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米脂倒班点大院内,树坑里、草坪上,没有融化的堆堆积雪和冰块随处可见。
中午12时许,采气二厂作业五区副经理张海永和几名工人吃完午饭,走出食堂,
偶然抬头看到院子中的垂柳枝头泛绿,大家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喜悦。
“柳树都发芽了,咱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一工人说。
“是呀,天气预报说,今天气温5摄氏度。”另一工人答道。听着身旁工人的对话,张海永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采气人为保障北京及周边地区安全平稳供气(以下简称“保供”)而辛勤、努力工作的感人画面。
下雪了,采气人的大考到了“我们为京城供气,工作当然重要了!”采气二厂作业五区调度员、爷孙三代都是石油人的张含嫣说起工作的重要性,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农历正月初五下的两场大雪,使通往子洲气田的18个集气站的道路被封堵,山上的生产污水拉不下来,“保供”的甲醇送不上去,不少集气站面临溢罐停产的困局,形势紧迫。年味正浓的正月初八,张含嫣和同事匆匆返回气田“保供”。
张含嫣负责甲醇、污水运输车辆的调配。她守候在监控室,连续好几天工衣不离身,为了“抢定”运输车辆,常常和其他作业区的调度员争得面红耳赤,几次还差点哭了鼻子。谈起受的委屈,钟爱“哈喽 kitty” 的她有些脸红:“车辆紧张,顾不了那么多了!”
保障运输车辆正常上下山是“安全平稳供气”的前提。于是,采气人手拿铁锨、扫帚,身着一抹红的扫雪画面,年年都在黄土高原崎岖的山路间上演。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六,这里的积雪达20公分,井站车辆通行严重受阻。早上9时,采气二厂作业四区维修抢险班班长田明君领着三个弟兄,带着扫把、铁锨,揣着馒头和方便面,火速赶赴现场清扫道路。
洲4集气站位于冰封的无定河支流旁,米脂县石沟镇村村通公路上游的一段崎岖山路顶端。路上,雪花随风飘舞,气温零下17摄氏度,寒气逼人。
从10时开始,他们就不停扫雪、铲雪,到后来手脚麻木了,都不知挥了几千次铁锨和扫把。“后背出了汗,湿漉漉的,体温烘干了;又湿了,再烘干,又湿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田明君乐呵呵地说,冷馒头不好啃,干吃面卡喉咙,矿泉水透心凉呀!
那天,他们作业区60多名机关在岗人员,同田明君一样,参加多路应急抢险。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打通了到18个集气站的道路。21口气井恢复了生产,抢回了1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井口“堵塞”,特种兵在行动“不能把井给‘冻死了’!”采气二厂作业四区经理马军弟说,冬季保供,最关键的是不能让气井管道结冰堵塞。
气井管道异常,集气站监控电脑上的参数就会改变。2月18日凌晨2时左右,作业四区洲4集气站值夜班的职工叶依云突然发现,监控电脑显示,洲平 23—24,洲平24—21两口气井的压力参数突变,进站压力骤降0.1兆帕,按照经验,这两口井出了故障。
十万火急!“站长,有两口井出异常了!”她大声呼喊。
站长唐伟一个箭步跑进监控室,确认故障井站编号。二话没说,戴上护目镜和耳套,手提管钳和井房钥匙,同另一名员工火速赶赴3公里外的井口“解堵”。当时,室外气温零下20摄氏度左右,他们的耳朵冻得像要被割掉一样,手脚也不听使唤。两人顾不上这些,忙活了三个多小时,才成功恢复了两口气井的生产。
“解堵要及时,救井不过夜,否则只能等气温回升自然解冻了。”作业四区维修抢险班职工陈文燚说,他们24小时待命,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解除清障。
“我们就是保供一线的特种兵!”陈文燚说,维修抢险班成员都是从各个站点班长和站长中选出来的“兵王”,负责井场疑难杂症医治:日常井站解堵,排除故障;井站道路清扫,保证车辆运输正常;井站内解决不了的顽疾,第一时间赶到。
冬季低温,天然气中水合物容易结冰,压力小,流速慢的低产低效气井,管道更容易堵塞。往年冬季,这类气井便关井停产。去年以来,全国天然气用量爆炸式增长,“保供”任务艰巨,采气二厂启动了30余口低产低能气井。然而,为这类井站解堵清塞,人力、物力和安全成本数倍增加。
“多产几千方气,就能保证几千个家庭正常生活不受影响。”采气二厂厂长李天才说,供气是社会责任,国企义不容辞。
首都供气枢纽,自豪但责任重大有了“特种兵”的日夜守卫,天然气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往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千家万户,实现温暖千万家的价值。
地处榆林市郊外17公里榆阳区芹河乡的榆林天然气处理厂,办公楼外 LED 屏上“安全平稳供气,责任重于泰山”几个闪烁的大字格外醒目。中心监控室内,第一排第三个监控电脑前,班长王彤庄对讲机和电话交替拿起、放下。嘴对着话筒说个不停,手拿笔忙碌地记录着。进来三个实习的新人,他头也没抬一下。
该处理厂副厂长王晓强说,这里是中石油天然气集输供应的“枢纽”和“咽喉”之地。长庆油田五成以上的天然气,在这里交流汇聚后,输往北京、华北地区和榆林周边的几千万户家庭。2月20日,经这里转输的天然气达5833万立方米,这个量值占到北京市一天高峰期用气量的一半。今年,最大的供气“峰值”出现在1月20日,日供气量达6150万立方米。
已届不惑之年的王晓强,是一名“老石油”。平时,他喜欢耳朵贴着陕京一线的黄色输气管道,静静聆听“嘶嘶”的气流声。“为北京供气,很自豪,责任也大。”王晓强说,他们一套天然气输出系统,便有500多个节点需要监测,哪一个节点异常,都会影响几千万户家庭的正常用气。
采气二厂党委书记徐彦明自豪地说,2013年,他们生产了72.9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到了长庆油田总产气量的四分之一,高峰期日产气量超过260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0万户家庭,1.2亿人的生活用气需求。
采气人,时间都奉献给了“保供”“夏秋季,忙设备更新维修;冬季绷紧神经,与天气做斗争。”2月21日,参加完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产建部署会议的采气二厂厂长李天才说,一年365天都在忙“保供”:春季总结经验,制订年度预案;夏秋季维护设备,加快新井投产,落实冬季恶劣天气应对预案;国庆节后,开始一年最紧张的“保供”工作。
没有尝鲜春节微信抢红包的新潮拜年方式,虽然平均年龄只有32岁,张海永和张含嫣们却显得与这个时代有些脱节。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7万余名长庆油田人,用年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年产全国天然气总量30.3%的傲人数字告诉我们,他们的时间都投入到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保供”工作中去了!
本报记者薛生贵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