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西部地区对钢铁的需求量也不断走高。而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逐步落实和西咸新区建设的迅猛推进,关中地区、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钢铁市场,也越来越热火。
陕西的钢铁工业历史悠久,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坎坷,但基础仍然比较雄厚。长期以来,陕西把钢铁工业列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我省确定了包括钢铁在内的9大产业振兴计划。那么,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陕西的钢铁工业应该有怎样的抉择?
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拉动,西北地区的钢材消费需求强度和每年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数据显示,西北地区的钢材需求量占全国需求量的4.2%,而钢材资源量占全国资源量的3.2%,其差值为1.0百分点,属于钢材资源量小于需求量地区。仅2011年,西北地区的钢材消费总量预计就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十二五”期间,西北地区的钢材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000万吨。陕西目前的年钢材消费量已经超过2000多万吨。
与此相对照,西北地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到2010年底,西北地区的钢铁总产量为2000万吨左右,仅占我国钢铁总产量的3%左右。市场需求巨大,本地企业产量不足,这就是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和钢铁市场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占尽原料资源优势的陕西钢铁工业的发展则相对缓慢:2010年全国生产粗钢62665.4万吨,陕西省粗钢产量620万吨,还不足全国总产量的1%,即使是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实现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目标,仍然在数量、品种上落后于甘肃、新疆等省份。
近年来,陕西加速推进钢铁企业实质性的整合重组和产业升级。2010年9月挂牌运作的陕西钢铁集团正在加紧推进陕西龙钢、略钢、汉钢重组的步伐,2010年钢铁总产量已达到600多万吨,本地产钢材可以满足省内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多。集中在商洛及汉中地区5.78亿吨储量的铁矿、居全国第三位的煤炭产量,是发展陕西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和上游原料。目前龙钢公司已形成年产700万吨铁、钢、材的规模,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年300万吨炼轧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今年即可投产;加之略钢、老汉钢的技改工程,大西沟铁矿的大规模开发,到“十二五”末,陕西钢铁集团钢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左右,品种结构有较大的调整,各项经济指标有较大的提高,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将进入国家重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列。
但业内观察人士指出:陕西钢铁集团挂牌运作即将一年,省内三家主要钢铁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联合重组。
陕西钢铁界有关专家认为,陕西钢铁要调整结构和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快整合重组,首先要捋顺体制。钢铁企业实现真正意义的整合重组,既要企业积极参与,又要政府大力协调;而要捋顺整合后的企业,就先要捋顺国企、民企、外企的关系,体制顺了,联合重组的钢铁企业才能裂变出预期的效果。二是要解放思想,诚信开放。要学习借鉴近年来新疆发展钢铁工业的经验,主动、真诚地邀请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来陕参与发展钢铁工业,充分利用他们特有的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市场资源优势,实现双赢。三是要做到高起点,有特色。在建设好建材精品基地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发展陕西市场急需的板、管和优特钢等品种,甚至重振陕西曾经名噪一时的精密合金市场,使陕西钢铁插上“特、精”的翅膀。
陕西省钢铁界人士建议,在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大型钢铁集团占绝对优势的形势下,陕西钢铁企业不仅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利润锐减、资金短缺等困难,还要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和准入标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局面。钢铁工业应主动融入国际国内钢铁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在这个大背景下准确认识现有的发展基础,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思路要适应钢铁产业发展形势,发展理念要紧扣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步伐,发展规划要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发展模式要有企业自己的特色,项目建设和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市场及资源条件。正确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不与其他企业比规模,着力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利用先进装备主动去适应市场、开发市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适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努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张苓王欢院)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