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国企在计划经济中占据的优势逐渐消退,设备更新缓慢,管理制度落后,人员冗杂,使得国有纺织厂改革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与此同时,东部和沿海地区抓住机遇,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改制难以扭转困境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由于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陕西省纺织工业从1992年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一亏就是18年,累计亏损达49亿元。2007年,全国纺织工业形势较好,行业利润大增,而陕西省依然亏损1.67亿元,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亏损省份之一。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集中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进一步显现,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困难时期,企业普遍寄希望于改制以重获新生。“西安市目前还在生产运营的纺织企业有7家,分三类情况。过去的国棉五厂在1997年最先改制为五环集团,现有职工近8000人。下来是由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之后组建的西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包含了5个单位,分别是三棉、四棉和六棉以及大华集团和西北第一印染厂。除了三棉和四棉还正常生产经营外,六棉在去年完成了二次买断,人员分流,行政中层以上人员安置到其他企业,部分职工也分流到三棉和四棉。一印变成了后勤公司。大华纺织去年年底被大明宫集团收购,资产和人员全部接收。”西安市轻纺工会王晖主任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西安最大的纺织民营企业在西郊,就是过去的陕棉十厂,叫正义纺织公司。陕棉十厂政策性破产后,被山东的”西安市轻纺工会王晖主任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西安最大的纺织民营企业在西郊,就是过去的陕棉十厂,叫正义纺织公司。陕棉十厂政策性破产后,被山东的一个民营企业收购了,安置了1600多名职工。这个企业的农民工占到70%以上。”
频繁的改制,并没有彻底扭转纺织企业的困难局面,纺织职工收入仍在低位徘徊。王晖说:“就全市来讲,纺织职工工资收入是最低的,全年14945元,最高21900元。2010年西安市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是37870元,目前只有正义和四棉差距比较小。其他企业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产业发展压力重重
《陕西省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就指出,我省纺织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有企业比重仍然较高,部分民营企业起点低、规模小,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产业链不完善,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品牌,下游产业包括印染、服装、家纺等产业缺位,导致我省纺织产业产品附加值低。2008年,我省纺织产业总产值只占到全国的0.28%,排在各省区第21位,主要产品纱、布和服装产量分别只占到全国的0.94%、1.41%和0.03%。“包括民营企业在内,西安市纺织企业的设备相对都落后陈旧,产品档次上不去。纺织企业又是一个微利企业,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加之这些企业摊子都比较大,长期的低效益导致了没有资金积累,现在社会上借贷也比较困难,使得他们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包括设备更新改造上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没有办法和全国同类企业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八方纺织公司宣传部长朱军骋说。
中国棉纺协会的检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棉纺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8.6万元/人(按工业总产值计算),而我省目前水平约为全国水平的1/4。省纺织协会原会长李建伟指出:“纺织是个完全竞争性的行业,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纺织企业国有控股比例偏高,国企经营理念和方式相对陈旧,新产品开发应用、市场营销和融资能力较弱。”微利行业负担沉重
“企业工资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工困难。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我得看织协会原会长李建伟指出:“纺织是个完全竞争性的行业,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纺织企业国有控股比例偏高,国企经营理念和方式相对陈旧,新产品开发应用、市场营销和融资能力较弱。”微利行业负担沉重
“企业工资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招工困难。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说,我得看一个月能有多少钱来补贴家用。一线员工即使招进来,也需要培训。培训完了有高枝就走了,造成了纺织企业员工队伍的不稳定。纺织企业靠的就是人,一线职工体力劳动相当繁重,生产环境也差。想要降低成本、拓宽品种、提高质量,就必须引进现代化的设备,资金是最大瓶颈,没有钱就没办法改变,让企业举步维艰。”唐华四棉工会主席杨义卿深有感触。
工业会计学出身的王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纺织企业的增值税一般是17%,属于销项税,因为是农产品,采购棉花需负担13%的进项税,这样中间的税率就存在差距。以采
购100元的棉花,创造200元的销售为例,进项税是13元钱,销项税是34元,中间就差21元钱。这对本身就是微利的纺织行业来说,税率太重。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去平衡。其次,去年棉花涨价幅度很大,企业用库存的低价棉为原料,高价卖出成品,都盈利了。盈利最高的四棉,有5000万元收入,差一点的五环也有五六百万,这个利润都是泡沫。去年企业为职工提高工资待遇,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情,但工资增长的基数大了,各项社保费用随之就要翻番,其中养老金还是每年递增的。这个比例大约占到人工成本的27-30%,工伤、失业等等加起来的负担,对企业来说就很重了。”
文/本报记者刘楠图/本报记者郭玉军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