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基层工会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纪实
2024-06-19 10:45:1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向“新”而行 解“卡脖子”难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纪实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内,随着生产线全速运转,铌钛等超导材料生产正酣;

  在先进材料研究所,以稀有金属材料应用为导向,聚焦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等前沿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正有序展开;

  镁锂所科研团队奋力攻坚,在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仲夏时节,走进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发一线、工厂车间和生产现场,处处能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坚守保障国家稀有金属核心材料和技术自主可控的初心使命,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4000余项,为我国航空、航天、舰船、核工业等重要工程研制关键用材,解决了诸多稀有金属材料领域“卡脖子”问题。

  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会应有何为?该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端人才,包括高水平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产业人才。”6月6日,该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郑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工会在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中积极作为,为一线职工搭建成长平台、畅通成才渠道,使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研发有“新”意

  建院近一甲子,“研发”“创新”始终是发展的核心课题,也是该院持续焕发年轻活力的内在基因。

  怎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找准工会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将目光投向了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制定了《院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深化职工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

  “依托工作室,我们团队开展了超导材料、特种钛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研制攻关工作,重点突破了高温合金的工程化制备技术。”在刘向宏新材料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正在探讨近期公司产品研发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灵感,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和攻关活动。

  “工作室下设3个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学历均为博士或硕士,既有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也有科研学术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劳模刘向宏博士介绍,创新工作室在提高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超导线材加工、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熔炼锻造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授权专利55件,发表论文36篇。

  “座谈会上,我汇报了创新工作室的研究发展方向、取得的成绩以及我院劳模、工匠及产业工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的作用。”回想今年“五一”前夕参加省委劳模工匠代表座谈会的情形,该院副总工程师、全国劳模赵永庆难掩激动神情。他在会上表示,将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化产业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化升级,为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资料图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2023年,该院综合收入216亿元,综合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转制院所前列,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如今,一个个由劳模工匠牵头创建的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该院职工集智创新、科研攻关的重要阵地。近年来,该院先后创建命名了院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6个。

产品添“质”感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品迭代升级必须步履不停。建院以来,研究院共开发试制新产品9000多项。近三年,我们年均利润增速能保持在20%以上,关键就是依靠新产品、新技术的持续发力。”郑树军说。该院坚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稀有金属领域先后布局成立了45家产业公司,建成数十条国际领先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生产线,各自在其细分行业领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

  宏伟的产业蓝图、产品的更新迭代背后,凝结了一代代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智慧结晶。“优秀的博士善用笔也会用工具,优秀的技术工人善用工具也会用笔。”这是该院始终秉持的人才发展理念,更是产研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在研究院,除了高学历研发人员,技术工人亦不在少数。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让产品更有“质”感?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摸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经验。

  “最近是‘五小’创新创效项目的材料提交报名阶段,已经收到40多个了。”目前,院工会办公室正在整理申报材料。每年一度的“五小”创新创效活动,已成为该院广大技术工人的“金点子”分享盛会。

  小创新,大智慧;小成果,大作用。新型板坯竖立淬火工装的设计与制作、爆炸焊接专用炸药制备工序技术改进、装出料机夹臂改造……在去年的“五小”创新创效项目评审中,涌现出一大批职工创新创造优秀成果,在提升产品工艺、优化制作流程、解决生产难题等方面绽放异彩。

  这正是“技术工人善用工具也会用笔”的生动体现。依托“五小”活动,工人结合岗位实际,在从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并予以推广,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增效的“双赢”。

  “我们以小革新、小改造、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为内容开展的创新创效活动,充分调动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研究院的经济效益。”郑树军说。同时,为助力研究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千”名技师、工匠队伍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赛场“炼”精兵

  翻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发展“成绩单”,有许多国内外先进或首创产品。

  这些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撑。面向未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瞄准“一十百千”规划目标,着力建设具备国际一流研发平台、成果加速转化平台和高端人才聚集平台的“新型科研机构”。

  那么,如何建设一支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大军?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命题。

  “我们广泛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才,加快稀有金属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会副主席朱峰说。研究院已连续多年承办陕西省“稀有金属杯”职业技能竞赛,涉及无损检测、真空熔炼、轧管、压延、拉丝等多个工种。作为省级二类职业技能大赛,这项赛事已成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产业工人综合能力、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的有效平台。

  “研究院有60名职工通过参加比赛获评‘陕西省技术能手’。今年的比赛目前还在筹备阶段,预计于9月进行实操项目比赛。”朱峰说。从去年开始,大赛还增加了赛前培训环节,为参赛选手添翼助力。

  除赛场“炼”兵外,研究院还积极“走出去”、扩大“共建圈”,在与院校联合培养、兄弟单位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近期先后参加“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技能人才培养分会等,汇聚各方力量促进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全链条、分类施策、协调推进、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下一步,院工会将继续谋划好新质生产力工会行动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充分调动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宁黛艳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