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在地处渭北的蒲城县采访,见到了一些曾享受工会救助的困难职工,他们道出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一提起工会我们心里就热乎,工会可从来没有忘记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蒲城县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县属的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相继亏损,处于停产或破产,下岗失业职工有一两千人。生活困难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因生活困难而上访,造成家庭破裂,子女辍学的现象不断发生,这些问题成了家庭、企业和社会的难题。
面对这种情况,县总工会的干部心里十分焦急,便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成立了县交友帮扶领导小组和送温暖领导小组 ,县总工会主席任组长,制订了救助困难职工的办法和实施方案,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形成了由县总工会进行资金扶持,系统(局)工会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基层工会具体实施的工会三级帮扶网络。从1994年起,就把帮扶困难职工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连续十一年来开展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先后有6300多名困难职工得到了工会组织帮扶救助,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130多人次,救助省级以上生活困难的劳动模范20多人次,还有一些困难的工会干部也得到了救助。这些年来,县总工会共发放救助金65万余元,把“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落实在行动上,为地方政府分了忧,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一方平安,把工会的品牌塑造起来。
帮扶救助困难职工,党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推动了送温暖活动的扎实开展。全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党、政干部每人帮扶1名困难职工,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救助对子。多年来,县上和部门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但38名县处级和70名科级党、政干部,180名工会干部和困难职工交朋友的活动始终没有变,经常性的帮扶困难职工。目前,已有450名困难职工实现了脱贫。
“送温暖”活动刚开展的那阵子,资金有限,仅从工会经费中挤出一点资金,来救助困难职工。为筹集“送温暖工程”资金,1997年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先后有106个单位15000名职工向“送温暖工程”基金办公室捐款11.3万元。从2000年开始,县政府每年给“送温暖”基金办公室拨10万元,用于困难职工的救助活动。
工会实施的“送温暖”工程的救助困难职工活动,虽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往往是应急动作。工会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真正帮助困难职工摆脱贫困,才是工作的目标。工会不断使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促进帮扶活动深入开展。把“送温暖”的救助形式从送钱送物到送信息、送岗位、送政策,拓宽帮扶渠道。县总工会首先经营好工运商场,为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减轻下岗失业人员的负担,连续7年为在工运商场经营的93户下岗失业人员每户减免门店费500元,这样的救助有了显著的效果。其次,工会组织认真调查摸底,协同民政部门为5100名困难职工家庭办理了“低保”,又与劳动部门协作为2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了进、出“中心”的各项待遇 , 解除了这些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几年来,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先后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4200人次 ,已有4600多名下岗失业职工在乡镇和非公企业重新就业。
送温暖活动不仅帮助困难职工的生活,也关注职工的身体健康。在县总工会的协调下,坚持每年对全县4000多名女职工进行妇科体检。还有40个单位除坚持给女职工进行妇科普查外,还给全体职工进行体检,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蒲城县总工会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健全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机制,在社会上营造起关心困难职工的良好氛围。对职工有困难找上门的工会负责到底,他们知道了职工有困难,便主动到职工家里慰问救助,这已经成为工会干部的自觉行动。2004年七八月间,县检验站的一名职工因交通事故骨折,住院费花了好几万元,主管局工会发动职工募捐救助,县工会的同志还亲自到这位职工家里看望,送去了救助金,一起帮助这个职工克服困难。这些年来,全力实施“送温暖”工程,推动了工会组织建设,维护了职工权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让职工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在采访中,蒲城县总工会主席郭培楠以自己的工作实践讲述了工会作为、工会地位和工会活力的辩证关系,他深有体会地说 :“ 工会组织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组织就没有阵地,不干实事就没有形象,就无法把职工凝聚到一起。只有坚持干实事,真心为职工服务,工会的活力方能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