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鉴今的慷慨任气 ——读穆涛散文随笔集《明日在往事中》
日期:2024-11-21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现实生活中的穆涛是独到而风趣的。要说独到,是他写作中始终带着一种清醒的文体气度,体现在“一篇文章里,如果洋溢出了清正之气,就入了文学的境界”。境界是他这些年坚守着自我意味的书写,可以看到作家骨子里的自信,那种将智慧融入故事中的挥洒自如。他在梳理历史中谈论古今,在文气沛然中析事说理,以不同的方式解锁历史文化见解,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在评论家王尧眼里,穆涛有着“新文人的思想,旧式文人的底子,他入世,但不迎合,人在世俗,但不俗气,所以书卷气中有人间烟火”。从人间烟火中不难看出,作家在血肉丰满的思想中注入了书写的鲜活,尤其是理性精神下的美学特性,无疑是在气韵生动中书写着风趣。

而说到风趣,贾平凹说:“穆涛写的文章不是谈天说地,里面也有谈天说地,说人生,但他更多地限制在文史上,在目前的文坛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现在看来,这些文字虽然平淡冲和,却能给人带来诸多情趣,除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他见微知著中的大自在,即在传统文化的追溯中考证历史与文化的关联,在情理交融中探寻着世俗中的本真,在绵长的历史中感悟浓郁的哲学意味。这种有着启示意味的创作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诠释了芸芸众生中的生活心法。看似从容自在,又在如流的文字中传承着汉代文风。

以古鉴今的慷慨任气,让一篇篇读史札记变得不落俗套,在切中时弊中浮现出别致和清新。穆涛在揉进自己认知、见解和智慧的同时,追求文字的质朴、思想的碰撞,使这些“显短”的文字明显有不同的张力,凝练了不同的态度、人生的彻悟,使得这些文章普遍气韵生动、内在风流。“二十四节气里的警惕心,是对人妄为妄行的警惕,戒欺天戒逆天。谢天谢地这句话,也是有初心的。”二十四节气的飞扬流动,内在精神的认知真相,无疑是深刻而又令人神往的,尤其是能映照和关注世道人心,更让生活气息遍布现实的各个角落。

情感中的理性之美,展现着繁复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书写让穆涛更像信笔自若的画家,在意趣横生中写着“言不尽言”的艺术觉醒,在寻找精神安慰中彰显胸襟。这种潜在的气质之所以相对典型,是他有着儒道结合的怀疑,却又巧妙体现出汉风的气势。看似关注个体或者写闲散生活,可是这种“错彩镂金”的精致无疑暗含哲学修养的本色之美,更多了韵外之致的生活味道,多了“精神的高标与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

穆涛的信手拈来不显任何冗余,在现实与传统、历史与文化、形象与哲理的思考中俯仰古今,在思想的点染中应物象形,“把天文、地理、人间沧桑事态相互观照起来看世界”。董仲舒查史、刘邦发现文化、黄帝之悟等史料都让这样的书写纵横自若,无论是历史关怀下的曲笔自悟,还是笔墨闲情中的包罗万象,凡是成文皆有情趣。所以,他的世界自是丰富的,在妙笔生花中引“史”据典,在闲散心境中融入思考。尤其是视通万里的丰富,旁征博引下的大开大合,在不同的历史叙述中评判、解读着不一样的历史感受,“还应是诚挚的、哲思的,是真正有所感悟的”。

纵观《明日在往事中》的书写品质,飘逸的笔触下是精炼和严谨,温柔的气质、叙述的诗意、内容的丰富、行文的明快。寥寥数笔勾勒的简单,自有白描效果,却没有脸谱式重复,使得蒙尘的历史碎片散发出不凡光彩。其实,从历史细部中不难发现,他简单的笔下总是逼近真相,联系大历史背景,循着时光在思考中传递表达。这样的感受或是单一的,或是纯粹的,从中反映出人文观察下的生动鲜活,是观瞻人生、是淡然处世、是闲情笔墨、是叩问灵魂,更是风雅历史的精刻剖析,不但呈现出历史多样性,也可以视为作家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喜爱和继承。这样的写作风格始终闪现出十足的个性。

历史的厚重,让文化与哲学结合得更为深刻,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情感和智慧。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字无不寄托着作家的生命体验。穆涛在行文中与历史对话,在历史中感悟人生,在审视体察中穿透人间世态。“中国人观念中的史诗,不是以宏大叙事为诉求,而是以冷静醒世为核心内容。一个人清醒地活着,不会做糊涂事。一个时代以清醒为基调,则是夯实了生活理政的基础。”作家从事物本质上解读历史,不入俗套地慢慢写着,他的文字更像是人间话,灵活中透着朴实情怀,透着对于往事远去的追寻。这样悄无声息地娓娓道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溯源,可读性强,讲透着历史,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常晓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