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2024年第5期)
日期:2024-11-15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为落实全总关于实施典型标杆的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建设工程有关要求,按照陕西工会工作创新“领跑计划”,省总工会决定定期发布陕西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现发布2024年第5期创新案例,供各级工会相互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推广应用。

 

榆林市总工会创建职工文体活动服务联盟  

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为满足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思想政治上引领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榆林市总工会成立全省首家职工文体活动服务联盟,与首批7家联盟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一是以市工人文化宫为依托,进一步整合统筹人才、技术、服务、场地等优质资源,搭建高层次、多门类、全方位的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形成活动联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品牌联动的合作模式。

二是在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充分发挥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职工文体活动服务联盟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三是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为契机,最大限度地把全市文体骨干协会吸收到联盟中来,加强创意策划、创新组织形式,充分激发各协会生机活力,形成“工会搭台、协会唱戏、职工参与”的文体活动新局面。

四是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发展方向,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好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协调、活动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融合更多服务资源,聚焦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多元需求,不断助力提高全市职工群众文化素质,打造更多拿得出、叫得响、有特色的榆林工会品牌。

 

中国西电集团工会

建设劳模队伍传承劳模精神

中国西电集团工会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致力于培养一线工匠劳模,多年来成功打造了一个以四代劳模为核心的变压器制造团队。

一是加强技能传承和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及师徒带教活动,为职工压担子、搭台子,培养职工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近三年,通过参加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技术能手、标兵17人,11名产业工人先后获省、市级劳模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累计表彰优秀师徒104人。

二是弘扬劳模精神,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劳模事迹宣讲、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先辈讲入职第一课等活动,促进劳模先进事迹学习和劳模精神传承。运用展板、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劳模事迹。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引领时代风尚。

三是关爱劳模健康,落实劳模待遇。每两年组织劳模健康体检,为劳模办理住院费用报销手续,逢年过节开展走访慰问,落实各项慰问金、补助金发放。在公司党代会、职代会代表中设置劳模先进代表,确保代表队伍先进性。

以劳模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西电集团现有省、市、集团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6个,工作室先后参与完成企业新品研发、课题研究、QC立项、专利申请等共计121项,培养骨干人才40余人。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建立“新八级工”体系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

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建立“新八级工”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

一是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引领,加快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办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办法、技能人才薪酬差异化分配意见、“万千百”素质提升工程等政策供给,破除体制障碍,优化技能成才环境。

二是职业技能等级与职业发展协同推进。在技能序列设立了见习工到首席技师的八个岗位职级,对应专业技术序列和管理序列相应岗位职级,被聘为首席技师的职工即可享受所属企业班子副职待遇,实现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纵向可晋升、横向可贯通。

三是突出业绩导向聚焦领军型技能人才培养。在陕西省内开展特级技师认定工作,26人通过考评取得特级技师技能等级,并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待遇。

近年来,陕煤集团年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超1万人,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1.08万人,每年组织技能提升培训超30万人次,培养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16人、陕西省首席技师18人、陕西省“三秦工匠”15人、陕西省技术能手173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86人。

 

中石油长庆油田工会

携手铁路优化调图  让石油人回家更便捷

中石油长庆油田生产区域覆盖陕甘宁蒙四省(区),工作区域分散、乘车班次少导致通勤不便,长庆油田工会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协作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一线石油职工乘车提供便利服务,切实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方位做好通勤调研。面对乘车难的现实困难,两家工会深入33个油田一线单位,通过调查问卷、职工代表座谈等方式,掌握1.5万余名职工和家属的出行需求,全面摸排乘车人数、时间和地点,征集加密车次、增设停靠点等64条意见建议。

二是精准化对接运力调配。立足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对接职工需求,最大化促进资源共享,通过两次铁路季度调图,在惠安堡、庆城、环县、定边等多个站点,新增11趟停靠车次,职工轮休可乘车次从8趟增加至19趟,人均通勤时间缩短近5个小时,2万余名职工和家属受益。

三是多渠道提供暖心服务。油田加强对职工轮休的统筹安排,将工作班次集中调整为22休8或30休10,每月为轮休职工开设“爱心倒班车”300余趟,“点对点”接送职工从高铁站到工作场所。铁路动态跟踪调图情况,在客流高峰期开展温馨提示,确保职工和家属及时乘车。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工会

“1+N”模式为建设者们连起一片“阅读绿洲”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第二分公司工会积极打造“学习型”工会,采用“1+N”模式开展职工书屋建设,通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健全机制、活动赋能等方式,形成了多功能、一站式的综合文化服务空间。

“1”指“职工书屋”引领示范。在总部机关、分公司工会设置职工书屋,购置各类书籍2000余册,职工书屋分设书籍阅读区、电子阅览区等,运用电子书和在线数据库等数字化手段,满足不同职工阅读需求,激发职工阅读兴趣,提升职工能力素质。

“N”指“流动书屋”遍地开花。在多个重点项目设立小型流动职工书屋,并坚持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的原则,把小型流动职工书屋管理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运行“大盘子”,书屋随着建设项目流转,图书跟着职工需求更新,确保职工书屋长期有效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目前,小型流动职工书屋总建设面积超170平方米,书籍总量达3500本。

同时,依托职工书屋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主题阅读、亲子伴读等活动,不断加强职工书屋平台利用和文化供给,让职工书屋成为职工学习的“加油站”和“能量库”。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健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赋能产业工人建功立业

陕鼓集团工会围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素质提高,充分发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效应,立足企业资源禀赋,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台铺路”,激发产业工人生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打造特色竞赛,突出示范引领。以分享班组建设具体成效、特色文化、业务亮点、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等方面的优秀做法为主要内容,引入受年轻职工欢迎的现场互动、PPT演讲等形式,连续三年举办“陕鼓杯”西北地区机械行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着力提高班组长业务技能、现场管理和带领职工生产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注重实操培训,提升培养质效。成立陕鼓集团工匠学院,依托企业车间和培训基地,模拟设置培训场景、学习项目、演练工具、工作环境、考核场地,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订单式”培养项目,确保职工培训科学、实用、高效。

三是丰富培养形式,形成聚合效应。坚持线上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构建线下专题培训、线上定期直播授课、技术难题攻关等职工技能学习体系。发挥行业劳模工匠聚集优势,常态化邀请大国工匠进企业、传技艺,加速企业工匠人才成长。

 

汉中市宁强县总工会着力构建“2+2+2”

川陕毗邻地区工会维权服务新模式

汉中市宁强县总工会推行“2+2+2”维权工作法,促进陕西省宁强县、四川省朝天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两地工会工作成效形成“1+1大于2”的倍增效应,实现两地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的“双向奔赴”。

一是坚持制度维权驱动,召开“两地联席会议”、签订“两个协议”。两地工会召集司法、人社、信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签订了《宁强县-朝天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川陕(宁强-朝天)城际间职工维权协议》,结成“工会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是坚持多方维权联动,成立“两个维权服务站”“聘请两地维权律师”。分别在宁强县、朝天区总工会成立了“职工异地维权服务站”,两地聘请维权律师,建立“工会+法院+人社+司法+信访”多元化解协调联动机制,帮助职工少跑腿多办事,已为120余名异地务工人员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

三是坚持阵地维权推动,共建异地两个司机之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规划,科学统筹服务项目,于2024年初分别在宁强县韩家坝收费站和朝天区中子高速服务区挂牌成立川陕共建司机之家,3500余名过往司机享受了停车、餐饮、住宿、洗澡、洗衣、充电服务。还特别增设了云法律服务,累计为司乘人员提供云法律服务180余人次,让司机之家成为司机的“维权驿站”。

 

安康市紫阳县总工会

“三间”赋能乡村人才  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康市紫阳县总工会坚持源头培养,现场教学和线上提技相结合,聚力“田间”、聚焦“车间”、聚合“直播间”,持续实施“富硒茶师”百千万工程,让茶产业技术人才活水涌流。

一是聚力“田间”,培育高素质茶农。选派茶叶生产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劳模工匠,深入130个产茶专业村巡回指导,帮助茶农提高管理采摘水平。连续10年举办茶事竞赛,培育县级种茶、采茶、制茶、营销能手1500余名。将制茶技艺大赛与“春之茶”文化旅游活动相结合,先后成功举办陕西省第三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和陕西省茶艺技能大赛,以高水平劳动竞赛不断擦亮叫响紫阳富硒茶产业品牌。

二是聚焦“车间”,赋能工匠新技艺。针对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技能需求,分层分众开展精准化、多样化技能培训,举办质量提升和认证培训班、初中高级评茶员培训、初中级茶艺师培训以及绿茶、红茶、黑毛茶加工培训班500多期,培训茶产业技术骨干9万余人次。与江西婺源茶校建立人才培训合作计划,输送了140名贫困家庭学员到婺源茶校大中专班学习,促进产业工人以技兴业。举办“紫阳茶”加工技艺选拔赛,培育传统制茶的“紫阳工匠”。引进茶产业专家6人,建立焕古庄园、科宏茶业、飞瀑茶业等茶叶专家工作站3个。

三是聚合“直播间”,培育新质生产力。引进阿里、京东等著名电商企业的电商管理、品牌、运营专业人才12人。开展茶叶职业经理培训班3期80余人,培育电商从业人员678人,年销售以茶叶为主的农特产品超过6亿元。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创新“三大行动”

深化基层工会法治化管理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以依法维权为重点,创新开展“三大行动”,不断深化基层工会法治化管理,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显著增强,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开展基层工会“强基行动”。协同人社、司法、专职律师组成11支小分队,坚持一企一策,以社会组织、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企业为重点,以依法建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职工权益保障等主要内容,深入基层开展精准指导。2023年以来,新增会员企业415家,新增会员18433名,其中新业态会员5256名,依法建会工作日臻完善。

二是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取长补短、示范引领、共同提升,在全市创新开展集体协商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场观摩活动,通过现场模拟演示厂务公开及集体协商全过程,现场答疑,指导帮助更多企业增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是开展风险排查“专项行动”。通过组织所属工会召开“1+1+N”工作专班风险研判专题会议、责任落实推进会等形式,形成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上下联动、纵横联网、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要节点,深入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研判、调处、疏导“三位一体”化解,确保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累计办理农民工欠薪等各类用工投诉145件。

 

宝鸡市千阳县总工会

创新融合建强服务阵地  提升基层工会服务能力

宝鸡市千阳县总工会坚持跨界联合、业务结合、优化聚合,在服务职工阵地建设中,统筹资源、激活要素、放大优势,全面提升工会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一是跨界联合建阵地。聚焦“三新”组织,强化业务联通、资源互补,与县交通局联合建立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投资8万元建立共享职工之家,配套建设职工维权室、母婴关爱室、爱心驿站。建成以后,由县交通局和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共同运行,实行专人管理、常态开放。

二是业务组合强服务。与县人社局联合在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套人员、一厅办理、一站服务,为职工群众提供思想政治引领、职工维权、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等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三是优化聚合促提升。围绕“职工所需、工会所能”,投资30多万元,将工会办公旧址改造为千阳县职工之家,综合建设象棋室、文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室、多功能培训厅和乒乓球场等文体设施,明确管理责任人,实行定点式开放,实现功能整合、服务优化、质效提升。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活动职工近3200人次。

 

西安市雁塔区总工会四维发力

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全域覆盖

西安市雁塔区总工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推进“兜底建”工作,打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最后一公里”,实现对新业态群体的全覆盖。

一是依托“平台企业”建。发挥头部平台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分层推进,指导网约车平台“蓉橙出行”及美团“淮安新乐创”等头部企业组建工会,带动其下属和关联企业逐步建会,扩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覆盖面。

二是依托“项目工会”建。实行建会入会项目化管理,在全区培育了10个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项目工会,推动辖区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

三是依托“工会阵地”建。整合辖区司机之家、工会驿站、一站式服务大厅、“红色驿站”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陕西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用小程序,加大建会入会宣传,张贴入会二维码,通过网上入会、扫码入会等方式,吸纳灵活个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

四是依托“行业区域”建。指导各街道、园区工会以新就业群体行业工会、区域性联合会、楼宇工会、社区工会联合会的方式,先后成立58个区域性新业态联合工会、2个园区新业态行业工会,4个街道货运行业工会,实现对辖区个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兜底全域覆盖。

 

安康市宁陕县总工会

依托工会爱心驿站  赋予关爱服务新内涵

安康市宁陕县总工会融合政府、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力量,将“爱心餐工程”作为工会的一项标志性品牌工作来抓,推出“工会牵头+企业出资+单位出人”模式,让环卫工人深切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

高质量建设,匠心打造爱心港湾。坚持共建共享、务实高效,围绕公益性、服务性、实用性原则,采取“自建+共建”的方式,统筹布局,科学选址,建设集休息、饮水、热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爱心驿站4处,为全县40余名环卫工人提供就餐场所。

高效能运转,精心组织爱心午餐。坚持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调动多方力量,链接多方资源,搭建爱心平台。协调1家爱心企业出资16万元用于支持爱心午餐项目,社区免费提供食堂及食材加工服务并精心制定营养餐食谱,帮扶单位县公安局提供送餐车1辆,着力解决环卫工人就餐问题。

高品质服务,携手共筑爱心长城。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城市社区“五同”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双报到”和“微心愿”活动。36家共驻共建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组建送餐志愿者队伍,每天轮流上岗,为环卫工人提供一站式、多样化、高水平服务。截至目前,开展送餐活动500余次,出动党员干部200余人。

 

西安交通大学工会“三项举措”

助力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

西安交通大学工会发挥组织优势,服务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助力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

一是“访企促融”进企业,建立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渠道。工会联合学校科研院等单位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研发一线,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合作等与企业单位开展交流、了解需求、寻求合作,助力学校教师在企业寻找成果转化和技术合作的项目,建立青年学者与企业生产研发部门产学研合作渠道。

二是“智汇论坛”促交叉,搭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工会组织创办“智汇青年论坛”,聚焦基础研究、学科前沿、先进材料、医工交叉等主题举办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广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研发人员参加,开展前沿性学术报告,了解产业需求,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学校的智力优势叠加赋能,搭建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三是“文体活动”强链接,打造校企融合文体链接品牌活动。秉持“工会搭台、文体链接、产教融合、促进发展”工作理念,举办“融合创新杯”系列体育比赛,邀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校友积极参与,搭建文体链接渠道,累计邀请50余家单位逾1500人次参赛,拓宽了交流渠道,营造了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